|
高雄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高雄大学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吴明淏。(中评社 高易伸摄) |
中评社高雄3月29日电(记者 高易伸)面对全球极端气候变迁,防灾已成当代显学,高雄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高雄大学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吴明淏接受中评社专访点出了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防灾畸形意识。
吴向中评社表示,在台湾做灾防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灾防做的好没人会感激你,但做不好很多责难就会降临到防灾单位身上,最终导致官员们抱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如此恶性循环,对台湾整体防灾工程的软硬体提升并非良性现象。
吴明淏,1976年生,台湾高雄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与工程力学博士,学术领域在于土石流灾害防治、地工离心机模拟实验、边坡稳定与地震工程等。吴现为高雄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高雄大学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该中心目前提供高雄市政府各项灾害防治、灾情收集与分析,隶属高雄市灾害防治办公室协力单位。
吴明淏主持的高雄大学灾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过去曾辅导养殖户于豪大雨侵袭前预降鱼塭水位,滞洪又避免鱼苗损失,协助过高雄市38个行政区进行灾害潜势调查等应变对策研拟,吸引菲国“科技部”官员学者率团取经。
吴明淏长期投入防灾工程研究,包括土石流灾害防治、地工离心机模拟实验、边坡稳定、地震工程,2009年成立“防灾工程研究室”,2015年扩编为灾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成为高雄市政府灾害防救的重要协力团队。他表示,近年来极端气候加上过度开发,导致复合式灾害频繁且益加严重,全民都应建立防灾意识降低伤亡财损。
吴明淏指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防灾议题,台湾这几年的问题不只是“民粹”,也是人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执政当局其实为此都出许多SOP的回应与稳定的品质,但因为做得太多,导致民众的防灾意识并无一起提升,因此感觉防灾这件事情有点做不完或都责任归属都是政府之事。一旦出了事情,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骂政府”,百姓在挑战政府时具有话题性,演变到最后成了百姓自己去涉险,却要政府负责买单的畸形心态与现象。
吴明淏说,台湾有部分百姓占用“国土”,且住在行水区,平常虽不危险,但若发生风灾雨灾就很危险,政府不劝离届时还得国赔。这几年我们也发现这样的问题,因此着手进行防灾教育,向下扎根。他说,社区的防灾早晚都要因应,若能及早准备找到单位合作,让灾情网络提早布建,台湾的防灾工作就算走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吴明淏举例,美国或其他先进国家,或因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原因必须进行“大规模地区的人物迁徙及撤离”,美国百姓可以自发性地配合政府与国民兵进行大规模移动,而不是靠“开罚单”手段进行强制撤离,这些其实就反应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
吴明淏向中评社表示,在台湾做灾防吃力不讨好,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人员流动率都是最高的,因为做灾防很难去告诉大家你有多大贡献,功劳很难被量化。如果民众再不贴心,那就是个恶性循环。
谈到救灾机制与接受外国救灾单位协助,吴明淏认为,救灾多少会出现指管通勤的本位主义,但他认为以九二一大地震为例,当时在台湾很多救难团体都是来自国外,他们的珠专业也让台湾人或政府单位看到了灾害防救可以是专业、且可准备的。我们与其把自己陷入政治上的考量,去考量我们或外国谁救灾救的好,但当下灾害其实已经发生了,站在人道立场的考量下,这类的验证其实是不需要的。从一次次的灾害累积经验,如果过程中无法承认自己问题,那问题就永远不会被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