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潘明珠:台湾观光产业确实需要大陆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16-09-13 00:45:59


台湾高雄大学运动健康与休闲学研究所副教授潘明珠。(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9月13日电(记者 高易伸)全台首次“百万观光产业自救大游行”昨日下午在台北举行,近万名观光业者走上凯道向蔡政府喊话“要急救、求生存、有工作、能温饱”。高雄大学运动健康与休闲学研究所副教授潘明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两岸关系在经历飞弹误射、陆客火烧车、政府部门失言、台湾网友反中言论等一连串重挫两岸观光形象,且加上正好是民进党上台,未来如何去扭转大陆旅客心目中的destination image(旅游目的地形象)就很重要。万一大陆观光客在这方面对台湾确立起“不友善”的印象,未来恐将很难改变。

  潘明珠,台北人,1963年生,美国普渡大学硕士、美国Clemson大学公园游憩暨观光管理研究所博士。潘曾任教于台湾文化大学与实践大学,2001年开始任教于台湾高雄大学运动健康与休闲学系(所),现为该系所专任副教授,负责教授永续观光发展、观光学、休闲游憩学、户外游憩管理、服务业管理等课程。

  潘明珠表示,台湾观光产业确实需要大陆市场,两岸关系在马政府时代算是和平与和解的,因为彼此交流频繁,观光业者甚至是在家等待就会有陆客上门;但也因为如此,台湾有一阵子饭店盖的很多,很多的旅行社也往“一条龙”的角度去整合,有些旅行业者不见得能走的了“一条龙”,但至少都是往上游在整合的。

  潘明珠表示,过去台湾的旅游业针对陆客投资太多,这次会出来走上街头的业者,很大一部分是压注在陆客身上观光业者,因此当两岸关系出现状况时,陆客不来的影响很快就会反应,如果旅行业者一开始就朝多元化、多角化经营,那冲击的力道相对较小。

  潘明珠认为,今天的状况跟业者一开始的策略有关,是否过去业者对于两岸的旅游市场过度乐观?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这些业者也值得同情,因为台湾政党轮替后,换了政府就换了方向及政策,因此在台湾投资观光产业的风险相对较高。今天我们不能责怪这些业者因为压宝陆客而待业、失业,因为今天要换市场也不是能说换就换,只是就企业本身在进行多角化经营的过程,如何去思考产品线的广度与长度。

  潘明珠说,从学者的立场出发,台湾应该要想办法发展自由行或独立旅游的观光模式,如果要套装行程或团体旅游,相关单位应该想办法避免“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虽然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有时候非我们可以控制,但我们能否透过政策让观光的经济效益外溢、涓流到其它产业雨露均沾。

  潘明珠表示,台湾目前面临了薪资水平倒退与低薪等状况,但我们更应该去深思“成长”与“发展”的选项。我们过去一直在各项数字上努力追求“成长”,但却往往忽略了“发展”的健全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得到“发展”这样的成长,并不算是健康的成长。

  潘明珠表示,台湾虽小,但如果各方面都能够健全发展那将会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过去台湾过度迷信“成长”的概念,很多事情都要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或许该重新回过头去思考自己要什么,在成长与发展之间进行取舍。

  潘明珠强调,她之所以会强调自由行与FIT(Foreign Independent Tour)的可贵,是因为这才是真正对两岸在社会、文化与交流上能进行最深刻的交流,同时对台湾内部环境与生态等破坏相对来较小,在经济上也可涓流到各项产业之上,而非集中在某些特定产业。

  潘明珠分析,台湾的观光会产值只占全部 GDP的2%上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观光外汇超过5%,那就是高度依赖观光的经济体或国家。台湾观光产业尤其敏感脆弱,因为它受到政治政策的影响很大,又受到外在环境如疾病、天灾等影响与波动,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完整,就必须要分散产业风险。观光只是台湾在发展产业里其中的一个选项,过程有一定起伏,但如何调整到最适合台湾的体质,执政者必须好好思考。

  潘明珠认为,今日观光业者走上街头,人民、政府与业者三方都必须附上责任。台湾无法放弃大陆市场,但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与罗列的东南亚国家又让她很难有深刻期待。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跟大陆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连日韩也不例外,但台湾因为卡在两岸间特殊的历史与关系,很多事情就更显复杂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