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赖清德以“最后一位登陆的绿营县长身分”赴上海,时间点与刻意凸显的身分,让赖受到较多的瞩目,加上赖在复旦大学的小型座谈场合回应台独党纲,才让赖适时的收成了政治效应。这是赖清德的小确幸,但不必小题大作。
赖清德赴上海、民进党针对两岸相关立法开“共识营”,是否代表民进党已开始调整对中政策及步伐?杨泽泉说,民进党不可能永远是固守着一个点不动,特别是日前施明德等蓝绿人士提出“大一中架构”、施明德又去见李登辉之后,面对新的形势,本来就要有新的策略。
针对新形势找新策略,只要有大脑的人都会去想。对中政策该如何调整?现在,不但民进党内部在辩论、在想新策略;未来有志于大位的赖清德,基于整体局势的发展、个人的政治前途规划,也都会去设想、精算怎么做会更好。
杨泽泉形容,台湾如何处理对中关系,如同芬兰面对俄罗斯。芬兰只要处理好对俄关系,其他对外关系全不是问题。两岸人民确有血缘关系,但现实上,台湾却有不少人将对岸视为唯一的敌人。
台湾内部有“两国论”的声音与主张,大陆则有“反分裂国家法”,美国有“台湾关系法”,美中台三方的纠葛,3、5年年内要改变是不可能的。但对台湾内部来说,年轻世代的崛起,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已出现了新的变数,而且正在影响。
“太阳花学运是年轻世代影响两岸关系的里程碑!”杨泽泉认为,学运兴起的年轻世代并没有随着学运落幕而歇。这股年轻世代的力量,在经济生活困顿、前景堪忧的被压迫情绪,让人想起七十年代产业转型、关厂中的不安与愤怒的工农一般。
杨泽泉说,台湾年轻世代拜科技之赐,相较于过去,已拥有了迥异于过去的资讯接收与汇整的超强能力;未来,对蓝绿政党的不满、对政府体制的挑战与抗争还会出现。这个趋势与现象,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社会已有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