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兆佳任教、从政多年,图为其在香港中文大学办公室(中评社 黄蔚摄) |
另一方面,刘兆佳认为,重视法治且偏保守的港人默许或容忍违法行为长达79日,令中央政府惊愕,因此中央政府也要思考港人何以搁置法治。他分析道,“占中”事件反映了香港社会内部对政治、贫富差距、发展机会不足、人大常委决定、特区政府以及特首的种种不满,正因如此,港人即使未必在乎占领者对民主的诉求,也会藉此运动发泄各种不满,不惜以法治和国际形象为代价,这反映了民怨已经相当严重,中央与特区政府要重视解决之法,否则民怨累积,将对特区管治和中央对港政策带来长远影响。
刘兆佳指出,香港过去有人基于三点考虑,认为中央会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做出让步,其一,自觉本港极为重要,任何来自香港的动荡不安都能让中央退让,其二,过分强调了其在两岸统一之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央会担忧香港不满情绪强化,会失去对台湾的示范作用,其三,认为中央政府会在大型群众运动之中让步,比如2003年大游行,2010年政改,2012年国教事件,反对派阵营均能实现诉求,尤其是国教事件鼓励了“占中”三子与学生,以为可以“依样画葫芦”,不过,中央政府在政改与“占中”事件的处理上态度相当明确,扭转了香港过去对中央的看法。
刘兆佳分析道,中央此次不让步,因其相信香港的保守心态迟早抬头,约束占领行动,有虑于此,中央政府一方面不退步,另一方面也不会采取激烈行动对付占领,而是耐心等待民情转变作出反制。
刘兆佳据此指出,反对派将来勿再抱着让中央政府在政治压力之下低头的心理,而其激进行动非但得不到中央回应,反而会招来更强硬的反应,在此过程当中也不得民心,反对派要思考是否仍以抗争到底为主来与中央相处,还要思考是否能在“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之内,承认中央的权力与职能,在此大前提之下寻求与中央增加互信,作为日后争取民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