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九七”前的香港人
香港媒体对苏格兰公投的报道也有,个别媒体也发表社评,但总地看,并不是香港舆论的一个热点。
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关于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问题吸引了香港社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香港毕竟已回归中国,尽管一些香港的中国籍居民依旧怀念英国殖民管治香港的岁月,至今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香港的中国人”,或者“中国的香港人”,但是,他们起码明白已不再是生活在“九七”前的香港。
假如9月18日的苏格兰公投提前二三十年,在1997年7月1日前发生,那么,香港社会的反响当会是另一幅情景。
香港毕竟回归了。香港居民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尽管还存在着明显分歧,但是,从他们对于苏格兰公投的反应可以窥见,香港居民没有也不可能对回归无动于衷。
自相矛盾
促使香港社会冷待苏格兰公投的,还有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即:英国政府对于香港政制发展的策略。
英国政府对于苏格兰相当一部分公民追求独立的意愿百般阻挠,但是,在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上,长期以来则是鼓动和支持香港本地“拒中抗共”势力(亦称香港的反对派),企图变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统一于英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维护联合王国的完整,英国历届政府不管对苏格兰独立运动作过何种姿态(今天,不少评论指责卡梅伦政府同意苏格兰进行公投是咎由自取),终归都是反对或阻挠之。
同样,为了维护英国在香港的利益和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伦敦不得已同意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开始,历届英国政府一贯支持香港本地“拒中抗共”势力通过争取所谓“还政于民”的政制改革来夺取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变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实现大英帝国在香港“主权换治权”的美梦。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英国与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此消彼长;尤其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陷入严重经济衰退,而中国担当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伦敦亟欲拓展英中经贸合作以推动英国经济复苏。而且,唐宁街10号认识到,在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上,北京绝不可能在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原则立场上做出退让,如果她一意孤行,支持香港的反对派而与北京翻脸,那么,不仅在香港政制发展上不能如愿,而且,还将支付英中关系严重倒退的代价。
于是,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老于世故的英国唱起了双簧——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等过气政客和英国驻香港总领事等一线官员公开支持香港反对派,而首相、外交大臣等主要领导人则反覆强调英中友好。香港的反对派政客不远万里飞到伦敦求援,遭受冷遇。香港一些对英国仍有好感者冷暖自知,对于英伦三岛正发生的变化,自然作壁上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