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认为,袋住的是一张高价值选票(中评社 邓冠英摄) |
中评社香港2月1日电(记者 邓冠英)香港特区政府在推政改方案时打出宣传语“袋住先”,引发泛民反攻指“袋住”假货,“袋住先”随时变成“袋成世”。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出席“大中华青年在线”政改谘询活动时发言指出,行政长官一职权力大,相应的选票价值亦高,港人“袋住”的是一张比选立法会议员更高价值的选票。此外,陈弘毅亦提出,可通过修订《基本法》附件一,以表明2017年普选并非终极方案。
陈弘毅认为,社会对“袋住先”有很多讨论,但厘清“袋住”的内涵之后,可称之为“有票好过没票”。他指出,若此次政改获得通过,港人袋住的是一张选票,此选票的价值与作用不容低估,因为特首的权力大于立法会议员,立法会议员大于区议员,因而选票的价值亦相应地递减,港人从选区议员,到能投票选特首,届时可见“票能载舟亦能覆舟”,特首候选人从争取选委会的601人(即过半数)支持,到面对500万香港合资格选民,其竞争、承诺以及政纲理念等会与之前有天渊之别。
陈弘毅进一步表示,实现普选之后,候选人自然会服从选举逻辑,争取选民支持,因而,实难判断否决此次普选方案利大于弊,且无人能知2022年政改框架是否优于本次人大常委所做的2017年普选框架,但若能落实2017年普选,便能在实践之上加以检讨,进行改善,逐步民主化符合逻辑与常识。
陈弘毅表示,他从未担任过选委会委员,不曾投票选过特首,作为一名普通港人,他很想拥有“那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