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玠教授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杨犇尧摄) |
解密一:急速通过该法 是国会对卡特的报复
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正式出任美国总统。次年12月16日,卡特政府宣布与中共完成建交谈判,在美国政界与民间引爆一颗重磅炸弹。1979年1月15日,卡特在美国国会上宣布将在台北设立“美国在台协会”并要求台湾也在美设立对等非官方机构,并将所拟的“综合法草案”委由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莱恩•赛布洛斯基(Clement J. Zablocki)与参议院外交安全委员会主席法兰克•邱池(Frank Church)在参众两院提出,并表示希望在该年3月1日前通过。而恰巧,赛布洛斯基是强烈的反共人士,邱池则长期与卡特不睦。再加上美国国会对卡特政府内政外交的处理方式极为愤怒,于是将卡特的“综合法草案”完全抛弃、从零起草。
熊玠解释道:“美国国会的愤怒并非毫无原因。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大家都知道中美关系正常化是迟早的事情,而这件大事之所以从尼克松政府推迟到卡特政府才最终完成,是因为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卡特一上台就对国会明确表示,日后若做出任何对华政策上的剧烈转变,首先会谘询国会。”
正是卡特这样的表态,为日后国会的愤怒甚至报复,埋下了伏笔。
卡特1977年初上台后,一连派出基辛格等人访华,并于1978年12月15日与中国签订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卡特政府违背先前诺言,在并未知会国会的情况下做出这个重大动作,在国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熊玠回忆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的美国国会觉得非常对不起台湾,整个国会笼罩在浓烈的反卡特气氛下,也因此在随后的法案起草工作上对台湾作出了诸多让步,例如,规定美国要保证台湾的安全、美国要卖武器给台湾等。”
在冷战末期,急于推进与北京关系的卡特政府,显然操之过急,无意识地在两岸关系随后数十年的发展中,安置了一个原本可以并不存在、日后引发无数口水战的隐形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