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东北亚战略与韩国的安保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00:22:44


中国是韩国经济、外交、安保上很重要的国家。
  中评社╱题:中国东北亚战略与韩国的安保战略 作者:康埈荣(韩国),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

  问题的提出

  中国在2012年11月召开的第18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选出了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任总书记,并在2013年3月接任国家主席,随后开始推行中国可持续发展改革策略及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政策。

  习近平一直阐明中国的立场是要在“和平与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但中国也一直在强调“中国绝不拿核心利益与任何国家进行交易,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发展利益不能受到侵害”的外交指导方针。特别是与美国关系,与之前竞争性的美苏关系不同,中国宣导扬弃两国矛盾,构筑相互尊重的合作性大国关系,即“新型大国关系”。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问题上,持续实行强势外交,并向军队下达“做好随时出战准备”的命令。从过去划定防空识别区等抗议性行为发展成现在对抗性的战略尝试。这体现了中国外交从战术型到战略型,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甚至积极作为的转变。即,习近平以与过去不同的风貌展示中国自信感,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大国崛起目标,正面回应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Pivot to Asia)”,并强调通过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外交上的攻势主义,军事上的扩张主义来实现中国梦。

  在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的风口浪尖上,中国通过周边国家外交政策来实施东北亚战略,这与韩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并且韩国还要面对难以预测的北韩。

  中国的东北亚战略

  基本上,中国世界战略的焦点是中美关系的再定位。但是,中美两国的世界战略却埋没在明确的意识对立上。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崛起,但实质上还是想把中国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中,而中国把这看作是美国对本国的封锁,并试图突破美国封锁。因此,要消除中国对美国重返亚洲政策(Pivot to Asia)或“再平衡政策”的疑虑是很难的。中国认为美国强调军事安保议程,强化地区内的军事同盟,会造成地区内的不稳定。美国舆论把两国之间亦友亦敌的关系形容为frenemy,这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现状。尽管如此,两国之间存在的实力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中美关系“在管理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框架内,展现了逐利的实用性接触原则。

  这里与韩国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的强化。2013年10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这是因为东亚是中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也是美国重返亚洲,外交力量的集中地。中国在2010年围绕南中国海的攻势外交,把对方国家推到了美国阵营,为美国推进重返亚洲政策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要维持与周边国家的稳定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内多国组织活动,增进相互信赖,消除中国威胁论,这将会是中国今后外交的另一轴心。特别是习近平在2014年5月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闭幕演说中,阐明中国东亚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亚洲安保,而亚洲安保需要亚洲国家来维护,提出了“新亚洲安全观”及“亚洲意识”,新亚洲安保观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按照全新的安保理论,构筑地区内安保与合作,建设亚洲安保系统。习近平的“新亚洲安全观”继承了江泽民的“新安全观”,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但是,在新安全观上,加入亚洲字眼,强调“亚洲国家的事情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安保由亚洲人维护”。这也是习近平在同一演讲中提到的“亚洲意识”。亚洲问题由亚洲自己解决,这也意味着非亚洲国家不能介入亚洲问题,从而阻止美国通过多种管道介入亚洲问题,可以说是一种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

  中国正在从长期发展角度,展开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对外政策,首先与巴西、俄国、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BRICS)达成协议,各出资100亿,设立总投资规模达500亿的新开发银行。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国际货币基金,或世界银行。在亚洲地区主导设立亚投行(AIIB)。从表面上来看是要构筑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本质上是要挑战美国主导的既有金融秩序。积极构筑地区经济主导权。为对抗美国的环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中国积极推进“10+6”的亚洲FTA,在亚洲地区内范围签订经济伙伴协定(RCEP),并宣布到2025年为止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地带(FATPP),为此正在积极说服相关国家。并积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及“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政策,从陆路上进入中亚,从海路上,进入东南亚。当然,由中国主导连接各国公路、铁路,从而使中国铁路、公路、建设、桥梁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以进入海外市场,弥补在这一方面的空白,是具有政治性及经济性的双面战术。

  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大国不仅要适应周边环境,还要改变环境,根据自身利益变化,做出战略选择,改善外部环境”,要成为改变环境的秩序制定者,确立自己的逻辑体系来影响世界秩序。特别是随着美国及欧洲势力的衰退,支撑世界经济成长的许多新兴国家,不想再配合美国步调,这也使中国坚定了要成为世界另一轴心的决心。从这点来看习近平政府的外交政策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推进中国主导外交;第二,面向世界全方位开展中国外交;第三,坚决维护国家利益,设立马奇诺防线;第四,为了确保新的战略空间,向西扩展自己的领域,实施走出亚洲的外交政策;最后,追求扩大海洋权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