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振消费,就需要知道消费下降的原因。笔者认为,首要原因是民众还没有从防疫心态中缓解过来。进入3月份以来,各地陆续降低了防疫等级,然而多数民众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因而不敢出门消费。第二个原因是地方政府对于疫情仍然高度警觉,对消费场所还有较多限制,强化了民众的防范心理。第三个原因是经济停摆之后民众的收入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6%。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收入下降会带动消费下降。
搞清了消费下降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提振民众的消费热情,在防疫和经济复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现有的流行病研究成果,新冠病毒极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因而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全世界都必须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一般而言,疫苗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普遍应用,由此推算,今年内见到疫苗的可能性较小。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七个多月时间,显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一直采取隔离措施,常态化防疫才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社会上有许多人担心疫情会二次暴发。尽管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过去几个月的事实证明,只要保持对疫情的严格监控,一旦发现传播苗头就及时做出反应,我们完全可以把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但各地政府的响应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仍然担心防疫方面出现差池后的一票否决责任。为此,可考虑将防疫工作限定在卫生防疫部门,让其他部门腾出手,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到复工复产上来。
在防疫转型同时,应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我国各级政府一向以生产为重,表现在经济刺激方面,就是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重点,相对忽视提振民众消费。在过去数次经济下行期内,因为消费并没有出现大的下降,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在消费大幅度下降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复苏首要原因的情况下,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或消费券补贴,可以起到一举多得之效。一方面,这样能立竿见影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实现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经济停顿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低收入人群构成失业者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储蓄也相对较少,难以应付长期无收入的状态。
一些较富裕的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消费券补贴,但数额还比较小,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在财力上也面临困难。为此,中央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加大今年的财政预算,拨付资金补贴低收入人群的消费。
目前,世界上一些疫情趋稳的国家已纷纷开始实施经济重启计划。我国是全球上较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更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时间段。(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