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段心仪语中评:改变教育去中化可做这两件事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0:22:07


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新北5月18日电(记者 倪鸿祥)“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今天在香港、在台湾,看到年轻人反中、亲美完全一面倒的趋势,若要改变方法有二,一是由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以专业角度长期关注、批判与质疑,二是得靠传播学者与专家去思考如何带动网路声量。

  段心仪,长期担任北一女等国中、高中名校教师,曾任余光中散文奖负责人、部编本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编辑委员和编审委员、“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文化中国论坛执行长等。现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

  段心仪17日出席“新北市-南京疫后教育讯视交流”会议,会中两岸学者专家都关切台湾历史课纲“去中化”,以及香港今年5月14日中学文凭考试(DSE)历史科测验的申论考题被质疑有批评中国大陆、肯定日本,段心仪会后接受中评社访问。

  段心仪表示,今天在香港、在台湾,看到年轻人反中、亲美完全一面倒的趋势,这趋势在课纲带引、有心人的挑动下很难去改变;若要改变,方法有二,一是由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以专业角度长期关注、批判与质疑。

  她指出,如果教材内容或考题出的有问题,学者专家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在出这种“素养题”的时候,应该要提出论点,要求正反两面一定要呈现,绝对不能只呈现一面的论点。

  她告诉中评社,从教育专业的角度去提出质疑,这样对方及至社会各界绝对无话可说,可是如果从政治的角度去质疑,对方可以反批是政治力量干涉。

  她说,必须要有多一点教育方面的专家,针对教材的选择到考题的选择,愿意密切关注而且提出质疑,一般来讲,这种质疑如果音量够大,政府就必须关注。

  她表示,二是其实社会上不乏质疑批判的声音,但总是难免形成趋势与风向,这是因为学者专家的网路声量不够;所以这部分要如何强化?必须要去思考,身为教育学者,很难去带动网路声量,因为这不是教育学者们的长处,所以得靠传播学者与专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她指出,以台湾目前的历史课纲来说,其实是一个“素养导向”的课纲,这个“素养导向”不只在台湾,很多国家,包括香港的教育内容也都有“素养导向”。

  她分析,“素养导向”在第一线的老师会发现,严格来讲“素养”真正第一要培育目标应该是经过缜密、健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智能,然后未来在工作运作或学术研究方面,孩子们能多元化开展自己的前途与方向,它是在有足够的知识背景之后,未来有面对现在世界的“素养”能力。

  她说,当把这个“素养”定位在从国小、国中、高中就进行“素养”培养的时候,它就会变得虚浮不实,因为它很多时间都拿去做跨领域的研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反而在自己本身的专业学科部分时间减少、数量减少,形成学生的基础能力不足,于是就很容易被风向带着走,不太能建立自己独立判断能力。

  她举例,这次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申论考题里,问到日本在1900到1945年间,尤其是聚焦在清末明初时,日本在政法的教育上提供的协助;还有在中华民国刚成立的时候,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协助,当然这些都是史实,不必讳言。

  她表示,当时中国人无法一步解读美国、英国、德国这些语文时,是透过日文翻译过来阅读这些文章,但考题资料提供这方面的叙述,却避讳后来发生从九一八事件到七七抗战这十多年间彼此许多的战争,以及当时的中国受到的损伤等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