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正在加速向以“新四化”为特征的汽车社会迈进,与之密切相关的车检体系却相对滞后,这显然将阻碍汽车产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现存车检体系为人诟病的不仅有检测周期短、频次高、流程复杂,还包括部分检测项目设计不合理、检测中心鱼龙混杂、检测技术落后等等,甚至不乏“暴力车检”伤车的极端案例引发纠纷。这必然影响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以至于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车检为何如此尴尬?以车主吐槽最多的车检排队现象为例。从公安部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私家车保有量达2.07亿辆,近五年年均增长1966万辆。但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机动车检测站仅有1.2万家左右,平均每个检测站约服务2万辆车,而日本每个检测站约服务3000辆汽车,美国则是4000辆,欧洲是5000辆。也就是说,我国单一检测站平均服务汽车数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的直接现象就是车检排长队、耗时长。
更有甚者,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转型同时,车检体系却延续传统形式,很多检测流程和数据记录分析工作甚至仍然依靠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也给“黄牛”“潜规则”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事实上,汽车正在成为我们进入更大数据世界的端口,高速发展的汽车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车检的智能化。比如遥感测试技术利用尾气遥测路检、道路空气监测、智能识别等动态监测采集单元和监控软件,可以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分析与处理;车联网与大数据可以实现对人、车、环境各种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监测、提取、转换和加载。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提出了推动车检从人工低效向智能高效转变的建议。针对实践中有一些车辆智能化检测技术已在逐渐应用,尚未建立系统化智能检测体系的现状,王凤英建议统筹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认证标准,交通网、维修体系、检测体系实现并网和数据共享,检测体系与维修体系检测数据可作为车辆检测的结果,既增加检测触点、减轻检测站负荷,又避免重复检测,降低用户成本。同时推动检测技术升级,积极利用遥感测试及车联网技术,实现对汽车安全性能、尾气排放等检测指标的实时监控,在线实时分析、反馈,实现智能化无人检测。此外还包括修改年检期限,不再按照时间维度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车辆量身打造检测方式,如对非营运小客车可推行“15万公里”或“10年免检”、二手车5年内交易过户免检、将每年定期年检转变为实时在线检测等。
毋庸置疑,作为全球互联网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实现机动车的智能检测。与车检正在进入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5G技术方面的领先因而具有信号质量好、覆盖全面的优势,其实更易实现车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完善的智能车检体系一旦建成,将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促进汽车消费,进而推动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