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智库研究员、中评社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艶(中评社 海涵摄) |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沈而忱 陈曦紫)中评智库研究员、中评社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艶日前参加第七届中评青年论坛并发表观点,分析了疫情下中国外交的斗争与合作哲学。林艶认为,面对风云际会、震荡改组、重新洗牌的时代变局,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进行“斗争”与“合作”将成为长期伴随中国发展的主要课题。因此,中国外交要运用好哲学思维,在乱局中解局,在变局中筑局。
林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疫情催化下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和产业分工格局受到极大冲击,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各国交流往来趋于停顿,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上升,战略误判风险加大;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之间的艰难抉择,尤其以美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国家对外转移内部管治危机的动力显着增强。疫情下的中国外交,既是“危机外交”,也是“新常态外交”;既要解决好与疫情本身有关的一系列外交问题,又要应对好美西方在此期间发起的“围堵战”“遏制战”;既要维护疫情下尽可能有利的国际环境,又要着眼后疫情时代提前布局。难度之大,挑战之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林艶表示,外交哲学是国家对外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研究有关存在、意识和知行的规律,追求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之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哲学经历了“革命外交”“平等外交”等不同时期的演进,因应当时世界潮流和时代特点,形成和运用符合外交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哲学,是中国在70年国际风云变幻中屡屡抓住机遇、化解危机,直至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总体看,斗争与合作,是贯穿中国外交哲学各个时期、一脉相承的两大主题。在新形势新条件下,中国如何把握新时代斗争与合作的哲学内涵,从而为疫情下的外交实务提供思想指引,值得研究分析。
林艶首先从斗争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疫情下的中国外交。她表示,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普遍性。特别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疫情搅动下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斗争的一面注定上升,这一趋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这一背景下,在斗争中“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就成为摆在中国斗争外交哲学面前的重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