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亚、西亚、非洲”对话沙龙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李娜)“察哈尔和平对话2018”11日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始于周边、惠及世界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主题的“中亚、西亚、非洲”对话沙龙中,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在该区域的发展前景进行研讨,对话会由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文萍主持。
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其发展进程和在国际关系中的引领作用超出预期,证明了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在持续提升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从自身在中亚的工作经验展开分析,指出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贸易、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成果密集,正是有这样的基础和经验,各方有了更大的意愿和诉求,才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利益上的深度交融是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并不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产物,而有实践做基础,符合历史成就和共同意愿。
于洪君表示,目前中美贸易战迅速升温,我们在国际经贸关系中面临诸多挑战,而“一带一路”的推进是一个战略抓手,是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新型经贸关系新的范式,切实改善了我们的处境。中国有能力、有资源、有手段在国际形势风云多变的情况下打造新的联动发展、共融发展的新范式,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为引领经济发展环境大潮提供新局面。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表示,“一带一路”并不是短时期的产物,而是长期外交工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实际上,中非关系同样是在长期外交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项目,而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抓手。这中间既有中国外交的长期积累,也有中国道路、中国体制优势的提炼,如设施联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等等。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欧亚司原副司长,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表示,本次对话会举办地点张家口与“万里茶道”有着密切关系,而“万里茶道”事实上与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是相通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密切关系,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有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姚培生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地域概念,是全球性的概念,我们要利用“一带一路”融合世界,也让世界走向中国。对于有些人对“一带一路”的质疑与消极态度,要认识到每件事情的落实都不是一直顺风顺水。“一带一路”五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需要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总结,不仅总结成绩,更要注重其中的挫折。在研究形势问题上,我们不要做“算命先生”,而是主要聚焦应对之策。他强调中亚对于中国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中亚有着大量且重要的资源,丝绸之路离不开中国,更离不开西亚。只有周边繁荣发展,我们中国才能真正的繁荣发展,周边道路通畅我们才能更顺利的走向世界。
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中东学院院长罗林回顾了中阿合作论坛以来的中阿关系,指出虽然阿拉伯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回应积极,但形势利好不等于没有风险。事实上,中阿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值得引起重视,相对而言,中阿之间点对点的战略对接也比大规模自贸区合作更适合当前的双方关系。罗林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尊重细节、尊重他国语言习惯等。在共情、理解、真诚的前提下,民心相通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察哈尔和平对话”是察哈尔学会五大年度活动之一,创始于2013年,是研讨化解全球与区域冲突的重要对话机制,每年邀请外交、国际关系与和平研究领域的中外政要和学者出席,已成为察哈尔学会一年一度备受关注的重要品牌学术活动。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提供政策建议,贡献学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