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国际学员周,外军学员绝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差异极大。“泰国学员在没来之前,认为中国没有互联网,没有医疗,没有自由,很封闭”,出生于1996年的大四学员刘金睿告诉记者。同是大四学员的朱云亮则说:“和我一个宿舍的帕特里克其实是德国军人,在欧盟框架下被选送到圣西尔军校学习,现在在北京大学读国际关系专业。这次圣西尔军校共有两名学员参加,另一人在复旦大学学习。”
11个国家的31名学员留给中国学员的印象各不相同,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刘金睿就是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学员。此前,刘金睿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2018年花郎台国家安全论坛”,他最大的感受是“祖国的发展强大是我自信的后盾”。
刘金睿说,在一个军事创新主题的讨论中,有一个话题是探讨无人机,“中国学员发言都很积极踊跃,因为我们有无人机应用相关课程。但有的国家学员一句发言都没有。会后我私下和个别国家的学员交流,才明白他们平时根本接触不到无人机”。
在朱云亮看来,圣西尔军校的确名不虚传,帕特里克的职业素养很高。“他很了解中国,但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理解,不过这不妨碍每次集合他都会在规定时间下楼。帕特里克会无条件执行命令,即便有异议也会先执行再提出来商榷。哪怕是学习叠被子,他都会非常仔细地观察。”朱云亮说,帕特里克传递出一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没有排斥或轻视。
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过程。学员周的魅力就在于此。大家惊奇地发现,除对中国军校的一切好奇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学员聊得火热,颇有相见恨晚之势。法国、荷兰等国的学员也常凑到一块儿。“我们看到了世界,世界看到了中国”,一名学员说。
“学员周安排了各国学员的队列展示,12个国家各有各的队列。并不是要求大家学习中国动作,而是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别林对记者说,“外军的教官告诉我,完全没有想到中国军队这么开放,对他们展示的所有东西都可以随便看、随便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