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7月15日,我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炉,6.3%的GDP增速显示我国经济上半年总体运行平稳,也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广受关注。有观点认为,虽然6月份我国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均有所反弹,但幅度仍有限,再加上5月份受到个别银行风险事件影响,市场流动性受到较大冲击,此时应考虑降准降息,货币政策要再度发力。笔者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当前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需要更多地注重调控的精准性。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仍有空间,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部分内外部因素有所缓和。从外部看,美联储加息按下“暂停键”,且降息预期不断攀升,这为我国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创造了更大空间。从内部看,此前市场普遍担忧CPI上行会掣肘货币政策。尽管CPI同比涨幅在二季度明显抬升,但上半年物价涨幅仍低于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现在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将减缓CPI上行幅度。此外,减税降费在下半年进入红利释放期,其对消费的“降价效应”也有望显现。
不过,有空间并不意味着就要大幅降准或是降息。在多次降准后,我国货币乘数已达到6.14的历史高位,在结构性去杠杆、防风险的形势下,货币政策此时不宜大幅宽松。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近日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末M2同比增长8.5%,这个水平已连续保持了3个月,也是去年二季度以来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
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虽仍处于高位,但下调空间已经不大。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所说,在目前情况下,准备金率下调应该说还有一定空间,但这个空间比起前几年已经小多了。因此,在下调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当前需要更多地注重调控的精准性。相比之下,定向措施比普降更佳。
在全球央行掀起降息潮之时,下半年我国利率水平确实有下降空间,但这并不等同于降息。在我国,降息一般指的是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观察我国利率水平更应关注整体市场利率水平和贷款实际利率这两个关键指标。从去年开始,这两个利率水平均持续下降。接下来,我国会更多地通过改革促进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其关键就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贷款利率并轨。当前,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对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形成了一定阻碍,不利于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传导。下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下半年,货币政策仍有必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并通过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