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经济长期稳中向好支持资本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http://www.CRNTT.com   2020-02-07 09:26:24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最近,有投资者担心资本市场会重演2003年“非典“时期的行情,害怕疫情过后,A股像当年一样,连续下跌5个月。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表示,在经历“新冠病毒”疫情的短期冲击后,市场必将重新回归原本的逻辑,这一点二者虽然相似,但不宜简单类比,特别是当前国内宏观经济长期稳中向好,宏观调控环境也支持资本市场发展,这与2003年有根本性的差异。

  十多年前,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非常显着的宏观背景是“热钱流入”。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国际资本从2000年起大规模流入国内。2003年,外资不惧“非典”疫情,持续对华投资,年末中国外汇占款同比增速突破50%,M2全年运行在20%左右,CPI同比更是从2002年初的负数起点一路上升至2004年三季度的5%以上。该阶段,央行货币政策承受了巨大的流动性调控压力。自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央行累计发行各期限票据共计3.64万亿元用于回收流动性。同期,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2003年11月,外汇储备月同比增速创下后市再难企及的历史峰值53.7%,外汇储备金额迅速积累的趋势一度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全球经济失衡”以及“藏汇于民”的大讨论,间接催生了2005年人民币汇改。

  回溯历史可知,2003年的资本市场正处在“宏观经济过热”的起点,随时都有可能要面对“银根紧缩”的影响。事实上,自当年5月底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于我国的“非典”疫情禁令后,央行便开始回笼市场过剩流动性。5月末,央行重启1年期票据发行;7月末,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要根据从货币供应量过度到出现通货膨胀有大约半年的时滞这一经验规律,作好宏观政策的前瞻性调控”;8月末,央行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升至7%。国内资本市场于是进入较长时间的调整状态。

  与2003年相似,当前资本市场同样受到疫情扰动。不过,2月3日国内股市开盘大跌后,避险情绪已经充分释放,2月4日、5日,大盘走势连续两天回暖,显示出市场的定价逻辑正回归于疫情发生之前的轨道上——价值投资。

  与2003年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宏观经济形势长期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日见成效,既不存在“通胀”,也不存在“通缩”的基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跨境资本流动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韧性愈发增强,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夯实了基础。

  经历过2007年和2015年前后的极端行情,金融监管保障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强化了国内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当前,宏观调控强调从“六个稳定”出发,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货币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不断推动金融与实体的良性互动。补短板,强科技,提升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融资成本降低也给企业和投资者树立了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无风险利率下行使得当前资本市场更具估值优势,吸引海内外战略投资者不断注资。在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资本市场正斗志昂扬迈向下一个春天,虽然出现疫情的扰动,但全国上下一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春天已为时不远了。

  来源:中金在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