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
“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张仲景是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着有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系统阐述了流行病和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及疗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南北朝医药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可见张仲景的医学地位之高与医方之宝贵。
“葛仙翁”“鲍仙姑”夫妇
“鲍靓女,葛洪妻也。多行灸于南海”。东晋时期,古代医药学家葛洪与我国第一位女灸治学家鲍潜光结为夫妻,二人一生采药行医,撰着医理,为百姓去除病痛,被尊称为“葛仙翁”与“鲍仙姑”。行医采药时,葛洪将医学、制药化学上的重要发现以及鲍姑的灸法记录于《肘后救卒方》等医学著作流传于世。书中的狂犬病疗法被认为是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现存于世的“鲍姑艾灸穴位图”更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药王”孙思邈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年幼时体弱多病的孙思邈十八岁时立志学医,最终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在走访记录与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孙思邈着成“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将妇幼保健视为“崇本之义”,主张妇、儿诊治单独设科,着有《妇人方》和《少小婴孺方》分科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