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陈孔立还指出,很多人认为台湾的认同情况同大陆没有关系,但其实是与大陆的做法息息相关的,大陆的因素刺激与助长了台湾主体意识。首先,两岸社会制度的不同让很多台湾感到“两岸就是两个国家”。其次,大陆在国际上强调“一个中国”,在两岸间强调“和平统一”与“台湾前途共同决定”。但在很多台湾人看来,强调“一个中国”就是打压他们的“国际空间”,另外他们也在考虑“和平统一”之外的路径,甚至对于台湾的前途,也认为应该是“由2300万台湾人自己来决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力日渐强大,也有不少台湾人担心大陆要“吞并”他们。
陈孔立表示,很多在大陆看起来天经地义的用语与表述,例如“和平统一”、“一个中国”、“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等,都会刺激台湾,让台湾感到被“打压、吞并、侵占主权”。
对此陈孔立指出,原则立场大陆不能不讲,但越讲台湾会越反感、越离心,越难以接受。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承认差异,相互谅解与包容——台湾认同是正常的,试想,如果生活在台湾的人都不认同台湾,那么怎可能会认同社会制度跟他们不同,又不是他们生活环境的中国大陆?另外,台湾认同也是必然的。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只处于初级阶段,两岸间还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有所区隔的认同。但陈孔立认为,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可能会出现“双重认同”,既认同台湾,又认同中国。
陈孔立还例举了一些台湾学者对“双重认同”的看法,南方朔指出,“我认为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第一步一定要创造双认同”;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指出,“两岸可以先保留对自己的认同,也开始强化对整个中国的认同,也就是‘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认同”; 童振源指出,“两岸人民应该建构‘华’‘华人社会’的认同,成为两岸人民认同的公约数”;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指出,“共同缔造两岸命运共同体”
另外,陈孔立说,我们要承认、尊重与包容差异。尊重台湾的而社会制度、价值理念与生活发生。同时,不要让对方“放弃”差异,大陆有学者认为“台湾民意、认同有偏差”,所以要“聚同化异”——“但这是不现实的,不一样的东西是切实存在的,怎么能说化就化?”陈孔立说。
陈孔立认为,对于差异,要讲“情、理、法”。两岸之间不是争个谁是谁非就能解决问题的,要讲同胞情谊。“同情地理解不等于赞同,但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从台湾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陈孔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