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郭伟峰:对“习马会”存留的几个疑问的研判
http://www.CRNTT.com   2015-11-09 12:22:41


 
  两岸和平 有利美国

  三、为什么不让美国参与?“习马会”难道不是为了与美国对着干吗?

  两岸内部事务,当然由两岸自己来处理,这是基本底线。从两岸高层内部流出的资讯来看,今次“习马会”的操作仅限国台办与陆委会,没有让更加多的机构参与。美国方面在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十分愕然的。中评社驻华盛顿特派员在第一时间与美国各大智库联系,所得到的回音都是大吃了一惊。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在回答中评社记者问询时说:“像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也对‘马习会’的消息感到惊讶。要想评估其重大意义,我急切地想了解这个会晤特别方面的更多详情。”

  大家知道,美国方面对于两岸关系的期待,绝对不是希望加速融合,而是希望长期保持和而不合的格局,因为这样的两岸关系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最为有利,既不会把美国牵制进去,又能跳出来驾驭之,让台湾为美国战略利益服务,也让大陆受制于两岸关系。所以,长期以来欢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美国公开说的一套,防止两岸关系过快过度发展,又是美国暗中做的一套。美国对台政策以及对两岸关系的政策,首先是要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其次服从美中关系的运作,最后才是满足台湾自身需求。所以,两岸关系的最高层运作,如果让美国方面插手其中,就很难获得成功。

  但纵然如此,两岸关系的缓和、和平对美国是有利的,是必须维护的。“习马会”强调的是会面,是一个两岸领导人沟通机制的开端,不涉及和平协议之类的实质性内容,对两岸关系的缓和是加分的,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没有什么即时性的冲突,所以两岸双方放开手去做了。如果把“习马会”定位为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对峙,那绝对是错判。对于两岸来说,习近平没有必要与需要,马英九没有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可能。所以,什么拉马英九一起对付美国在南海的作为、破解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之类的论调,基本上是想多了、想偏了。

  步伐不可超出台湾民众理解度

  四、为什么强调是“会面”而不是“会晤”、“会谈”?为什么不签任何协议?

  很有意思的是,“习马会”被两岸定名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双方都回避“会谈”、“会晤”的字眼。明明是在会晤与会谈,为什么就是不能说出来呢?这应该是为台湾的政党政治考量,为马英九国民党的处境做考量。毕竟维持现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的步伐要走得稳,不可以走得急,不可以超出台湾民众的理解度。所以,看中“习马会”的政治与战略意义,而毋须过度强调具体结果,是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思想高度的,这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欢迎。从这几天的民意调查来看,是对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