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马英九第三次国际记者会问答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0:51:14


马英九举行马习会第三次国际记者会。(中评社彭媁琳摄)
 
  记者问:刚才“总统”您提到很多陆委会民调的数字,其实在马习会结束之后,联合报也做了一些民调,他其中两个数字要请教“总统”您的看法,第一个就是说民众对于马习会后,有三成七的民众是满意的,可是有三成四的民众是不满意的,显示这两个满意与不满意之间,还是蛮相对的。第二个比较特殊的是我们有做一个民调,就是说,如果说下任“总统”是蔡主席当选的话,那希望蔡英文主席去跟习近平见面的比率是高达六成七,而且不管蓝或绿的民众,都有高度的一个希望期许他们两个来见面。那第一个我为什么会想要问“总统”对这两个数字的看法,是因为“总统”您曾经提过,就说上了这个桥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定,你也提过说如果不遵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政治基础的话,可能后果无法预期,既然民众现在已经对下一任“总统”有这么高度的一个,可以说是期许也是压力,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下一任“总统”讲,谢谢。

  马:我对这个议题,其实我讲过很多次了,我推动马习会而且把刚刚说的这些话,都跟习先生说明了,目的就是刚刚在开场白说的,要建立两岸领导人一个互动的新模式,这个模式建立之后,两岸就有一个最高层次的平台来交换意见,这会使得双方在减少误解达成一致意见的机会大为增加,因此,你现在问民众,尤其大家看了马习会之后,当然会支持两岸领导人会面,因为他们以前都没有想到过有这个可能,我们把这个新的可能创造出来了。

  记者问:关于这次马习会,国际媒体都正面评价比较多,但是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他有一篇针对这次的马习会,他认为说这是历任大陆领导人对于主权议题对台湾的最大让步,不知道“总统”你怎么看经济学人的这篇报道?谢谢。

  马:我昨天就看到了,这个经济学人的报道,他的意思就是说1980年代,大陆跟英国达成有关港澳的处理协议之后,他们对台湾所做的最大的这个,有关关键议题,核心议题的让步,实际上我觉得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第一个就是开会的形式,双方都不称对方的官衔或者是正式的名称,他们很多国际的人士就觉得,这在他们原先是没办法想像的,以大陆现在的国际体系当中的这个力量身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让步。然后我们都是完全在平等的方式讨论问题,尊严对等,所以在这上面我们也感觉到,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式,也不是开完一次马习会就没有了,希望以后都是用这方式来沟通,他们过去曾经承诺,一定用平等的方式来对待,这次基本上是做到了,所以我觉得经济学人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记者问:你的谈话全文公布,但台湾人民最大的疑虑是一个中国,你一开始为何要讲一个中国,“总统”在TVBS专访时提到,一个中国是议题不是前提与结论,这句话意思是什么?一个中国框架到底是什么?

  马:一开始讲1992年的共识,当时讲就一个中国的原则讨论,各提出5个方案不接受,不欢而散。之后海基会又提出3个方案,之后大陆来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因为认知不一样,所以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充分尊重接受的说法。之后我们认为同意了,有媒体说各说各话、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当时要讨论的是一个中国原则,那个时候对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是我后面要讲的,我当时也说,这个部份我会在后面做说明,那只是一个头,我后面会再做讨论,我把那些问题放在后面讨论,并不是不敢讲,而且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开国际记者会全部讲出来了,我后来还把我发言的内容逐字稿全部公布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