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华文化论坛:台“去中国化”值得忧虑吗?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00:10:14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朱磊发言(中评社 李娜摄)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坦言,台湾的政治文化里,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在创造一种文化,就是选票极大化。时下,民进党事实上是在“去中华民国化”,这样才能创造选票极大化,民进党要在年轻人理念上塑造一种正统的主体性,他们要去的是国民党的“去中华民国化”。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调创新中心副所长、副主任谢郁表示,民进党对“文化台独”的做法,不是跃进式的,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今天,两岸民意的对撞,特别是网路上的对撞,长期以来不是一个好事。大陆的民意呈现两种情绪,第一是非常无奈,第二个是无望,和平无望;更忧心的是,台湾青年天然独和大陆青年天然统的对撞,不利于两岸年轻人的交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趋势。

  谢郁指出,当前台湾统独民意呈现几大趋势:第一,统降独升,独大于统,不统的民意稳定过半;第二,国族认同持续异化,中国人认同下降,台湾人认同过半;第三,对两岸定位认知趋向“两岸两国”;第四,青年世代趋“独”化。

  谢郁认为,台湾民众的心态是复杂的。“虽然拒统,但台湾总体民意支持两岸和平发展;虽然不统一民意稳定过半,但又认为最终将“被统一”;虽然指责大陆武力是最大威胁,但又认为两岸开展可能性不大;中国人认同下降,但中华名族认同稳定超过70%;政经分离,即需要经济红利,又拒绝政治统合;对两岸经济关系的看法逐渐由“互利”转为“竞争”;担心对大陆经济依赖程度加深,但又愿意到大陆发展。

  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则认为,一直到今天,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主导着世界,但是西方的文明话语仍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西方文明争霸的数百年间,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观受到西方西伐利亚国际法主权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义理观受到西方的利益观挑战,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受到西方权力政治观的挑战,中国传统的社群观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挑战,甚而中国传统的幸福观都遭遇到西方价值观的挑战。
 
  张亚中强调,中国大陆目前的力量已经提升,但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大陆的崛起仍然是顺着西方强权崛起的老路,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是个霸权的崛起,而是中华文化与价值的再现。我们希望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面对西方文明价值体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再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种文明的崛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相关专题: 中评香港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