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朱磊:国家统一的系统演进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6-11-26 19:16:19


 
  第三种思路认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低估了国家的自主性和国家能力。回归国家学派代表人物斯科克波尔(Theda.Skocpol,1985)从自主性(autonomy)和国家能力(capacity)两个方面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一方面,国家被视为官员集体在特定的国家资源与社会关系中高效或低效地去实现明确目标的组织,另一方面,国家被看作更加宏观的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社会中所有群体与阶级的政治目的及其实现方式。国家的自主性来自其独立的行政资源、信息渠道和治理国家的专业知识,因此国家并不总是代表主导阶级的直接利益,而是要维持普遍的政治秩序。新多元主义将研究重点放在由不同阶级、精英和利益群体组成的政权如何自我运作上面,更强调国家和政权的公共服务功能与多元主义价值,认为组成国家的利益集团的互动具有自发性、自由性和自愿性,而并非马克思主义与韦伯主义强调的对抗性、暴力性和强制性。多元论政治理论家林德赛(A.D.Lindsay)对此的解释是社会的共同生活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维系的,每一种生活都存在一种“不能被国家通过强制机制占据”的“自动、自主和自由的领域”。国家处于各种团体和利益以及所有社会阶级影响之下,并不偏向特定的利益或团体,也没有与所在社会相分享的自我利益。施瓦茨曼特尔(Schwarzmantel,1994)称国家是“社会之奴仆而非其主人”。理由是政党竞争和利益团体活动确保了政府对公众舆论保持敏感和积极反应,国家则从属于严格公正的政府官僚体系。

  比较以上三种主要思路,无论将国家视为阶级斗争的统治工具、具有权威的官僚体系、还是利益集团的协调平台,均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来理解国家的本质和特点,都认为国家具有集中和分配集体权力与利益的功能,差异主要是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关系和博弈方式。归根到底,国家系统的形成在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需要解决内部权益的分配秩序问题。这里的“权益”是广义的范畴,不仅包括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还包括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也涵括各级子系统各方面的自由发展权。由于国家系统由多种利益集团的子系统构成,必然存在权益分配的分歧与对立,如果在一个国家框架内无法通过和平的或者暴力的手段解决这些分歧,国家将发生分裂。相反,如果权益分配可以在国家内部得到调整,原来统一的国家不会走向分裂,原来分裂的国家却有可能在共同利益和政权强大的吸引力下走向统一。国家系统的演化方向最终趋于统一还是分裂决定于权益弹性。

  二、权益

  系统分为三种:与外界完全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封闭系统(在量子力学中封闭系统等同于孤立系统)、及与外界同时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开放系统。在前两种系统里,系统演化方向趋于无序,但在开放系统中系统演进趋于有序。现实中的系统基本上都是开放的,国家系统总体演化方向是趋于有序统一,过程往往不是直线,而是进化与退化交织。系统退化与进化的机理相同,方向相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高级到低级、从复杂到简单的倒退下降的方向,国家演化过程中可能统一也可能分裂。

  系统演化中的“熵流” 概念为国家演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熵(entropy)指的是系统的混乱程度,任一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总是大于或等于零,由于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熵流,必然趋于熵增,无序度增大,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当一个系统保持开放性时,即熵流不等于零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热力学平衡态,熵流大于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涌入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总熵,加速了系统向无序平衡的运动;第二种情况是线性平衡态,熵流约等于零,这种系统一般开始时有一些有序结构,但最终无法抵抗系统内自发产生的熵的破坏而趋于平衡态;第三种情况是远离平衡态,即熵流小于零,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给系统带来的是负熵,结果使系统有序性的增加大于无序性的增加,新的有序组织结构就能从中形成,例如生命系统、社会系统、国家系统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