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制度优势开创文化兴国新局面
http://www.CRNTT.com   2019-11-11 09:12:26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如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和方向,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是由于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始终具备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正是由于对自身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中华文化才能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筑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章提出,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将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聚焦和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建设者,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三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用心用情开展宣传,让群众爱听爱看,将正确导向贯穿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舆论工作者身上,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情怀的文化作品的同时,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五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