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观察本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各国加大力度强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与生产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停滞,全球供应链断裂,经济衰退风险迫在眉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期待出现新一轮“均值回归”。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有待激活、美国引领的数字经济加快改造传统行业、发展中国家加速弥合基建鸿沟、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这些都是支撑世界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因素。
一个被众多经济观察者忽略的地方是世界经济的“复杂性”正不断增强。经济的“复杂性”很大程度来自于生产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组合,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业态。就像是一个人自身有强大的免疫力,无论病毒来自何方,都可以调动全身免疫力有效应对。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催生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了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动能。
三、美国无限量化宽松,中国没有必要“跟”
文章指出,在美联储不断加码货币政策直至无限量化宽松、全球各国掀起新一轮“宽松潮”情形下,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要不要“跟”的问题。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不仅仅要抑制通货通胀,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负有责任,防止金融市场风险蔓延到实体经济。但正如前文所述,金融市场波动并不能总是真实表达或预测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恐慌心理的表达。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针对的对象主要还是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而非疫情对经济的实质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全世界金融市场参与者“避险需求”的推动下日益“紧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扩大美元供应、减少市场恐慌心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相对而言,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性较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保障物价稳定和为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没有必要跟随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从物价来看,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9%,比201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20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5.3%,这其中虽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整体性通货膨胀势头已经十分明显,贸然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加剧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从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看,货币政策重点在于利用结构化政策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安全,防止中小企业因为信用收缩被迫退出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中国推出“新基建”计划来稳定经济增长和释放发展潜力,大规模基建往往伴生大规模举债或信贷行为,这需要中国货币政策给予积极支持配合。同时,大型基建的举债行为也会带来新一轮“货币创造”,从货币金融政策上需要防范“新基建”创造的货币在流转中炒作房地产,助推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