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县“革命历程”椭圆形套章(中评社 臧涵摄) |
另外,馆内还配合像章展览,陈列了一些毛泽东的塑像、照片、形象摆件、《语录》等。其中有至今未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些照片,弥足珍贵。
其实,毛泽东像章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与会代表就开始佩戴毛泽东像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及后来的“劳动模范”奖章,都曾有毛泽东头像。
1966年8月19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时,一位红卫兵献给了他一枚毛主席像章。此后,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自发地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
近3年时间里,全国约有2万多家单位生产制作了各种毛泽东像章,总量达80亿枚以上,耗用铝材5万余吨。毛泽东同志知道情况后,公开反对大量制作像章,提出:如果把制造像章的金属用来早飞机,保卫国家,将会有用得多。于是像章热开始降温。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几个问题的指示》提出:毛泽东像章应尽量回收利用,以免浪费大量金属材料。这样,在全国各地又掀起了收缴像章行动,相当一部分像章被回炉利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就出现了毛主席像章的收藏热,一批全国知名的毛主席像章收藏者也在这一时期涌现。
据了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枚很精致的毛主席像章,市场上一两元钱就能买到,有些珍品甚至可以免费得到。可现在少则要上百元,多则需上千元。而且,随着一些名章评比的进行和人们认知度的提高,一些像章价格更是节节高升。
中评社上海走亲采访团一行12月4日抵达上海,将在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走亲采访报道。此次中评社上海走亲采访团由十一人组成,包括团长台湾中评通讯社社长俞雨霖、顾问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成员还包括台湾中评通讯社总编辑林淑玲,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社长周建闽、台湾中评通讯社主任记者黄筱筠、台湾中评通讯社高雄特派员高易伸、台湾中评通讯社台中特派员林谷隆、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新闻中心主任林艳、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金裕超、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