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让文化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
http://www.CRNTT.com   2020-10-24 09:28:21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以“互联网+”“文化+”为依托,文化产业实现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活力,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是新产业、新业态与文化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精品导向。文化产业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涌现了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二是融合发展。近5年,文化产业走出传统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影视创作的“小文化”,迈向国民经济的“大文化”,向经济社会全领域植入、渗透和融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动力和路径选择。“文化+”作为一种创新途径,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互作用,提亮对方的同时也将自身发扬光大,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三是转型升级。一方面,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旅游地产、文创小镇等新业态。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展望下一个5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的浸润,继续催生新业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推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要把文化产业放到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

  从市场方面看,应建立完善文化市场,进一步放宽准入标准,健全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从生产者方面来看,要继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通过文化消费体验获得资讯、提高审美、改善知识结构的心理期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居民文化消费方式正从排浪式逐步走向个性化,文化产品生产者要提供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创新创意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从消费者方面看,要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消费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