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达成“骚年斗阵走——丙申冬北京共识”。(中评社 梁蕴盈摄) |
何军表示,近年来,两岸青年交流的人数规模和互访频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交流内容从文化到经济、从科技到社会都有所涉及,具体交流形式涵盖文化观光、学术参访、论坛交流等多个方面。通过互动交流,两岸青年对彼此有了更加直观和真切的感受;来过大陆的台湾青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过去对大陆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加深了其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两岸青年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持续性影响力方面仍显不足,两岸青年交流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他建议,为改进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加强针对台湾青年精英人士的交流工作,改进现有台湾青年文化参观交流项目的实施方案,重视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作用。
林艶表示,蔡英文及民进党执政之后的短短数月,在没有“九二共识”这一政治互信基础下,两岸关系迅速陷入冰冷僵局,台湾当局接二连三的小动作使得两岸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令人不禁寒颤。她认为,“两岸一家亲”是两岸当前最大的共识,成为了当前两岸关系这座冰山中可以触摸和令人期盼的暖阳。
林艶认为,“两岸一家亲”是大陆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出发设计的概念,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楚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骨肉天亲的一家人关系。在当前两岸官方隔空喊话、彼此政治博弈的僵持阶段,“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她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大陆才会对台湾只讲亲情不谈一己利益,其他国家对台湾都是有目的的,美国和日本更是靠不住。作为青年,她也表示, “两岸一家亲”是两岸青年人抛弃成见,走向融合的动员令。她建议,两岸青年人需要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做到三个“相”字:一是相向而行,而非背道而驰。台湾青年要敢于进入大陆,接触大陆,瞭解大陆。大陆青年也要关心台湾、熟悉台湾。二是相对而知,而非冷漠相视。绝对不要用意气来主导两岸青年人的关系。三是相守而亲,而非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互相了解,深入内心,才能摒除歧见,成为知心的好朋友。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感情越来越深,“两岸一家亲”才能真正由两岸年青人牢牢构铸,根基坚实,永不动摇。
王正建议两岸需要一批青年行动队,并提出四点具体建议。第一,两岸青年交流应该在岛内扩大规模开展。第二,两岸青年应勇于带动更大范围的两岸青年的交流,把我们有价值的思想传播给下一代。第三,因为教师会影响更多学生,所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两岸青年教师的交流。第四,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让青年人设计自己的交流活动。
林汤安怡通过回顾在2015年,南京大学文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合作改版了话剧《蒋公的面子》并取得巨大成功认为,只要有了共同的需求和目标,两岸青年就有协作的可能,在共同奋斗中实现彼此认同,自然能形成命运共同体。她建议说,为了让两岸的青年能够深度沟通,认识到彼此的生存需求和奋斗目标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我们应当大力推动交换生项目及高校间的深度交流。其次,我们应当擅用国际交流平台,传播真实大陆。最后,我们在支持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同时要更多扶持共同创业。
她认为,两岸青年的交流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都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沟通方式,对于青年人来说,认识到彼此的共同需求,就会有共同的追求,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奋斗,最终融合共生形成命运共同体。
伍优政认为,“两岸一家亲”的核心是“家”,因此要从家出发。两岸关系是家人与家人的关系,而非国与国的关系。因为是家庭关系,所以本枝连理,家庭同根。家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和基础。在中国有“同居”、“共财”的传统,家庭成员是整个环节的一份子,在父母亲允许的情况下,子孙才可以分家,这代表,不能不顾其他家人的反对,私自弃家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