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8-10 08:42:59


  中评社北京8月10日电/农产品流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具有衔接供需、连接城乡、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功能。高效并且安全的农产品流通有利于确保农产品实现高质量有效供给,这既是我们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三农”工作和发展城乡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战略层面上对我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销衔接依然不畅,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流通的模式、组织主体、基础设施、技术、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仍不完善。对此,需进一步在推动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上下功夫,找准重点、精准发力。

  一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流通模式创新要兼顾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将“扁平化、多元化、合作化、一体化”作为发展方向。一方面,农产品流通要采用多元化模式,完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或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引导“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宅对接”等多种方式良性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可利用网络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合约交易等形式,减少交易费用、缩减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此外,还需创新流通业态,鼓励大型电商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对接、融合,促进农产品连锁超市和契约农业等流通业态健康发展,打造扁平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二是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的发展水平、结构与规模等显着相关。提升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水平,有助于破解我国农产品面临的“小生产、大市场”矛盾,也是当前加快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要进一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种类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尤其需重视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权益;要创造有利于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实施跨区域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的条件,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更好促进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匹配。

  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关键流通节点的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尤其要重视加强现代化冷藏储运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技术。农产品流通业创新发展需要流通技术要素的驱动,农产品流通技术主要涵盖农产品现代流通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技术等。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加工技术、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产品流通作业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作业环节的损耗;需提升农产品流通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有利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关键流通载体发展的信息技术升级,实现农产品交易结算、信息发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功能的电子化,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要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快落实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和重量标准化,促进农产品流通全程规范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