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多地明确借资本市场助经济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1-26 13:34:47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透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在资本市场发力的“小目标”也逐一明确。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在资本市场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力争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比上年翻番、推动新三板改革、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等。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可以在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将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利用资本市场助力经济发展。

  推动企业上市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推动企业上市是一个着力点。比如,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湖北省提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比上年翻番。

  随着1月25日聚石化学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21家。从企业所属地区来看,上海市表现亮眼。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取得新突破,科创板上市企业215家,上海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浦江之光”行动。2019年7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8项具体举措。其中的一项发展目标是,培育一批代表性科创企业。实施上海科创企业“万、千、百”工程,培育数万家高新科技企业,扶持上千家上市后备企业,打造上百家科创领军企业,为科创板源源不断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在上海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看来,科创板落地,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享受到了制度红利。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上海培育扶持了一批符合标准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得益于优异的金融服务氛围。所以,无论是在政策响应速度上,还是项目具体落实上,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这一次也当仁不让处于领跑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