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这届年轻人结婚意愿因何接连下降?
http://www.CRNTT.com   2019-04-07 08:36:16


  中评社北京4月7日电/最近,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结婚率出现“五连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有专家对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深感担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曾经的“至理名言”,而今似乎要被彻底颠覆了。相关数据无疑加重了为人父母者的发散性不安与集体性焦虑。毕竟,千百年来,男婚女嫁,对个人、家庭而言,都堪称悠悠大事。在宽泛的意义下,全国结婚率出现“五连降”,也就成了一个日趋滚烫的公共话题。

  那么,这届年轻人结婚意愿因何接连下降?专家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主要原因。这种分析大而化之,固然没错,但具体说来,首先与年轻一代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最近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834万,就业创业形势严峻。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在22岁左右,研究生则为25岁上下。虽说都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在为找工作而奔忙的疲惫之中,谁敢奢望与相知相爱的人挽手踏进婚姻的殿堂?何况,房价高企,做一二十年“房奴”的日子实在难熬。所以,客观地说,是就业压力直接推迟了初婚婚期。对照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类似情况,对全国结婚率“五连降”的解读,尤须防止用力过猛, 应该视作一种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

  其次,90后乃至少数80末的年轻人,婚恋家庭观与他们的父母、祖辈有很大的差别。何谓适龄?在不少新生代眼里,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年龄概念。他们认为,只有当心理、财力、地位、学识、工作等方面条件都基本具备之时,才适合结婚;否则,匆匆忙忙组建家庭,即便对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忽略不计,但也有可能由于基础不牢导致婚后夫妻感情疏离,甚至以劳燕分飞而告终。这种想法有其十分理性的一面,而且相当现实。

  再者,“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人群日见壮大,且以不愿过早结婚者居多,也加剧了社会对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问题的忧虑。实际上,一二线城市近些年“剩女”很多,“剩男”也不少,而且多半属于“三高系列”。其中一些人对婚恋家庭的看法有些“另类”,宁可年复一年地“剩”下来,也要追求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爱情。严格地说,对“必剩客”们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理当持理解、包容的态度,大可不必担心产生从众效应,乃至所谓负面影响。应该看到,在生活节奏日益变化的现代社会,婚姻家庭观的多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国结婚率持续走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涉及人口数量和结构。为此,应该适时制定恤民惠民公共政策,尽量为适婚群体降低因婚姻带来的生活压力,让更多有情人早成眷属。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竹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