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民党输在离“中间选民”太远?
http://www.CRNTT.com   2020-01-14 17:33:14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是非集”专栏说,国民党在“立委”和“总统”大选中虽较四年前略有进步,但在“总统”的得票数上仍然大输民进党,或许是期待过高导致失望愈大,引发党内青壮派政治人物检讨改革的声浪四起。改革永远是具有高度正当性的事情,但问题出在哪里?亦即“下药”前必须先“诊对症”,这才是关键所在。 

  有人认为,国民党败选的主因出在离“中间选民”太远,但何谓“中间选民”?就是个需要认清的名词。在台湾人的理解或印象中,中间选民似乎是指没有特定政治立场或偏向某个政党的选民,而这类选民往往也具有“客观中立”的特征。 

  然而,“中间选民”所以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关心公共政策与政治?故而,对公共政策与政治的“不关心”或“不了解”,可否与“客观中立”画上等号?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间选民”的概念源自于美国政治学,主要系指在美国社会中,选民对于某项政策的偏好,可能会基于“自由派”或“保守派”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而做出最后的决定。根据研究发现,面对许多项政策提供选择时,占最多人数比例的选民,往往同时选择分属“自由派”或“保守派”的政策,而并不会明显地偏自由派或偏保守派。这就是在选民偏好属常态分配的社会中,选民人数比例占最多的“中间选民”。 

  例如,有“安乐死应予合法化”、“人民可以焚烧国旗”、“吸食大麻不应属犯罪行为”和“可以研发复制人技术”四个议题提供选择,某人若四个都支持,意识形态上则可归为“自由派”的;某人若全不支持这四个议题,则可归为“保守派”。相对来说,某人若只支持其中两个议题,则可归为“中间选民”。然而,某人若对这四个议题都“没意见”或“不晓得”,其实并不是学理上的“中间选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