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智库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共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8-07-21 00:28:12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致辞(中评社 李娜摄)
 
  周庆安认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更好,那么公共外交工作就好做,现在公共外交出现很多问题,根本上是当代国家认同的问题。比如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路径、国家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争论,包括对于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一些阶段性的不同看法,这些其实可以外化到公共外交的很多工作中去。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表示,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外交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公共外交服务改革开放,创造改革开放所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钟新主要谈到新时代公共外交的多重目标与价值取向,她认为从国家企业到非政府企业再到个人,对外交往的目标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是以下三点:一是政治目标,寻求全球政治认同,促进认同中国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更高的政治目标是要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和和平合作;二是经济目标,寻求经济利益。中国的技术、中国的产品要走出去,中国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所以经济目标传递的核心是“一带一路”下要充分表达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三是文化目标,即传播文化,增进人文交流和合作。通过系统展示和解释中国的历史,增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尊敬感,促进世界各国交流,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信任感、亲近感,增强中国人的国际化水平等。

  钟新表示,这些目标有时单独存在,有时相互交融。而中国公共外交的总体目标是管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当前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外交,每个主体面临的小环境就可以为中国面临的大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外交学院副教授陈雪飞主要谈到公共外交的公私合作模式,她表示传统的公共外交更强调政府的角色,新公共外交很大的特点就是新媒体的突起,每一个多元主体都在做公共外交,其本身也和世界格局相契合,冷战以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刺激了新媒体向更多的方向发展,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各种非国家新媒体替代本国政府走向前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