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巴黎之殇不容幸灾乐祸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11:45:22


4月16日,人们点燃蜡烛,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祈福守夜。(新华社/美联)
  中评社香港4月18日电/巴黎圣母院遭遇意外浩劫,遮天蔽日的火灾场景,让世界震惊,更让人痛心。在全球惋惜文明瑰宝消逝之际,中国社交网络上却传出了些许杂音。有网民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巴黎圣母院之火联系在一起,更有甚者,还对燃烧的巴黎圣母院表达出幸灾乐祸,发出“天道好轮回”等尖酸之辞,颇为刺耳。这种对他人不幸所表现出的幸灾乐祸,体现的是人性的丑恶。绝非所谓的“爱国”情绪的表达。

  美国《侨报》4月16日载文《巴黎之殇不容幸灾乐祸》,文章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法国首都的地标,更是人类历史上一座有着永恒价值的建筑物。圆明园也是如此,因此当巴黎圣母院遭遇祝融之灾之际,网民将其关联,更多是对人类文明损失的痛惜。因为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皆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复制的奇迹。它们是各国艺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共同文化记忆。一场大火烧毁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但圆明园毁于战乱和野蛮,而巴黎圣母院则是意外,二者不能相提幷论。

  因此,部分网民用“报应论”宣泄情绪,为灾难拍手叫好,只是利用历史不幸来发泄自己的极端情绪,缺乏同理心。如此幸灾乐祸的举动就像是在病床前或葬礼上的嬉笑者,把文明和体面都抛之脑后。将他人所遭受的灾难看作是“报应”“天谴”,这样的狭隘与偏激,是与文明相悖,是与时代错位的。而这些狭隘扭曲、病态愚昧的言行,在一片痛惜、惋惜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刺眼。

  即便这种偏激言论只是极端个例,但在当前联系紧密的全球语境中,任何一种声音都会被放大。而外国网民可能会将这些个别的极端言行当作是中国网民的整体表态,成为新的标签。这种令人蒙羞的标签势必会影响到外界对中国的观感。

  故而,对于这一小撮幸灾乐祸的声音,人们也应当重视,破除他们所谓的“爱国”幌子,根除他们生存发展土壤,防止其成为中国的“负面代言人”。随着中国愈加开放包容,人们正通过更多知识认知和亲身体验来感受这个世界,进而萌生出对其他文明的共情,不断提升着自身的文明素质。在这一过程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他人不幸的幸灾乐祸都是应当摒弃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