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一种说法,“考不上印度理工学院的才去考麻省理工学院”。在最近一次印度大学排名中,该学院各地分校占据前5名中的4位。考生一旦被该校最热门的专业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录取,那么从入学开始就被世界大IT公司盯上,毕业后的工资是普通院校毕业生的20倍多。不过,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比例只有2%。
在印度学生眼中,考上印度理工学院是一种近乎神话般的追求,为此而战的学生大多都被描绘成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咖啡喝到流鼻血的怪兽。在孟买大学就读商科的阿布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有高中同学因为备考这个学校而把眼睛累瞎了。”
那么,是什么人才能考上?印度理工学院新德里分校经济学副教授贾延·托马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该校学生以中产及偏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居多。过于贫寒的家庭很少,因为他们很难支付得起补习班费用。目前印度理工学院复试补习班的市场基本价格已近3万元人民币。而来自富裕阶层家庭的学生也很少,因为他们很少有能如此吃苦的。
正在印度尼赫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逸然证实了上述说法。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的同学普遍是中产阶层或者高种姓,因为尼赫鲁大学以社会科学闻名,这类专业是有钱人才会选择的,希望“翻身”的印度人更多地会选择理工科。
在阿布尔看来,通过考试改变人生轨迹的印度人凤毛麟角。据统计,印度每年约有1700万人进入就业市场,但新增就业岗位只有550万个。阿布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度政府提供的工作岗位很少,公务员考试或许比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考试还难。”去年,媒体爆出印度某邦招聘机关杂务人员30名,主要工作就是沏茶倒水,但网上报名人数过万,其中不乏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毕业生。
除了政府机关,印度多数大型企事业单位也仍保有计划经济大锅饭的遗风,老员工占据多数重要岗位并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被清退,至今不少单位奉行“一人在岗、全家福利”的老政策,即所在单位人员的医疗、保险、养老均涵盖该人员家属及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