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随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理念不断完善,中国周边外交更加积极有为、更加具有战略统筹性,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动参与地区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不断完善,周边地区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度也不断上升。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相互借力,共同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为周边地区安全治理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国家就安全治理展开有针对性的务实合作。如:中国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积极在“澜-湄”流域联合打击毒品走私、人口走私等违法活动、中国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联合反恐演习等,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安全治理的互动与合作,有效遏制了犯罪势力的活动,保证了“澜-湄”水域航道安全。而且,中国还积极与南亚国家共同开展联合反恐演习、为南亚国家培训反恐人员;恢复与印度军队年度联合演习;与中亚五国举行“上合组织”成员国反恐培训、联合演习等专项安全合作活动,有效提高中国在周边安全治理的影响力。
中国在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国与周边国家开放与合作的发展机制进程中,也积极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对话、协商与合作机制,打造基于共同安全、共担责任的新型安全合作机制,以合作的精神和以共同安全的宗旨处理争端,降低发生冲突的风险。
同时,为了维护和保持南亚地区的持续和平、安全,中国积极继续协调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两国关系,中国积极劝说阿富汗塔利班回到谈判桌前与政府谈判,为中亚地区和平、安全与发展持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积极奉行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准则,提倡包容互鉴、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发展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新型国家关系,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防止周边地区冲突扩大,少对抗、多对话、多理解、多沟通,实现共同发展,使周边地区真正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稳定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中国不断积极调整其周边地区安全治理政策,积极恢复和稳步改善了包括与日本、印度等周边大国的关系,深化或理顺了与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周边中小国家的关系,积极推动与东盟合作升级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与朝鲜、韩国加强接触协调积极影响半岛局势转圜,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提出争取三年内谈成的时间框架等。更加强调以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更加突出亲诚惠容增进共同利益,有效遏制了周边地区安全矛盾集中多发的局面,周边地区安全呈现“全面缓和”之势。但是,面对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进一步逼迫周边地区国家选边站队;而且,美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海上战略博弈不断升温,影响南海地区安全局势根本性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地缘战略竞争可能引发新的安全冲突,危机管控压力不断上升等,需要中国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安全治理,主动就地区经济与安全架构的发展方向提出“中国方案”,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安全治理,积极推进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布局,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安全治理研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在周边地区稳健、务实、透明推进,增进与沿途、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充分利用好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缓和区间,推动南海规则机制构建以及海上务实性安全合作,尝试提供航行安全与自由、海上搜救与避险等方面的区域公共安全治理产品。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中国应积极加强周边安全治理,进一步夯实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使周边安全治理成为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助推器”:
第一、在经略周边,争取更多朋友,强调中国未来周边外交应统筹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等周边次地区区域联动,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的整体战略架构基础上,突出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和战略目标,重点强化与周边国家安全治理合作力度。从低敏感政治层面入手,逐步扩大到高敏感度安全治理领域,在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的同时,建设互联互通基础上的高质量安全地带,不断充实中国与周边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与周边战略基础。
第二、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用“正确义利观”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运用好安全治理这个平台,积极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安全共同体,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相互依存度,以营造有利于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治理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强化国际制度的参与能力,争取发挥主导作用。继续发挥“软实力”在周边地区安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深层次上增加中国对周边地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建立相应的安全预防机制和危机管控机制,努力处置各种安全突发事件。在逐步缓和的矛盾中寻找积极的最终解决方案。
第三、不断创新安全治理形式,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度参与周边地区安全治理:
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着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互相竞争、国内发展水平与治理能力要求严重脱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治理交织冲突、自身安全与地区安全相互依存理念缺失等安全治理困境,中国应更加重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公共安全治理,积极提供中国特色的安全治理主张与方案,将中国成功的安全治理经验不断推广到周边地区,创新安全治理模式和路径,增强中国在周边地区安全治理的影响力,深入参与和引导周边地区不同层次的安全治理机制,为推动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地区安全新秩序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周边国家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开放性强、互利合作的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与周边沿线国家的利益相结合,互利共赢,促进和深化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与安全治理的大通道连通起来,在传承和提升沿线国家对古丝绸之路的同时,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努力为地区间的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极大地提高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有效化解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安全威胁,与周边国家建立一种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的包容式、共享式的安全共同体,提高周边国家安全治理能力,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互利共赢局面创造有利条件。
周边地区是中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局势。维护周边地区安全是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并减少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焦虑和疑虑,“一带一路”正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更紧密的新型伙伴关系的“粘合剂”,也正成为中国提高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主要推动力。
在全球安全治理失灵频发、民粹主义思潮上升的今天,全球安全挑战越来越严峻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世界安全不确定性日益加深,中国应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从整体安全治理观出发,以一种更包容、更广泛的姿态积极推进周边安全治理,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安全治理,不断提高中国周边安全治理的能力与效果,努力塑造总体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构建一个包容式、共享式的安全共同体,不断提高中国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亲和力、感召力与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推进进程中,进一步提高中国周边地区安全治理水平,为最终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目标奉献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安全治理正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重要推动力。在双边与多边层面与周边邻国共同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和平,推动互利互惠伙伴关系的发展和合作共赢和互利共生局面的形成,努力打造中国与周边地区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安全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