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中日韩或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9-12-29 00:03:11


 
  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日韩在促进地区和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并非铁板一块。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关键时刻,印度决定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这是因为印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愿意开放本国市场,如果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印度经济体系有可能会遭受冲击。正因为如此,“曼谷声明”虽然仍然向印度敞开大门,随时欢迎印度加入谈判,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印度不会为了加入该协定而放弃本国的市场保护政策。日本希望印度重新加入协定谈判对中国产生制衡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日本并不甘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仍然希望在亚洲地区建立遏制中国或者制衡中国的包围圈。中国对日本战略企图非常清楚,但是,中国希望日本乃至其他国家在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方面不要有小动作,如果在地区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过程中节外生枝,那么,最终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其他国家,日本也将深受其害。 

  其次,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方面中日韩可以开展深度合作。中日韩都是工业化国家,但是,中日韩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初期阶段,韩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日本处于工业化成熟阶段。因此,中日韩在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行必要的产业分工。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中日韩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日本在工业化高精尖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供应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韩国在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拥有大量知识产权,而中国奋起直追,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虽然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由于中国基础雄厚,发展潜力无限。日本虽然拥有高精尖技术,但是,日本市场狭小,要想推广技术或者批量生产产品,必须与中国开展合作。韩国在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拥有知识产权储备,但是,韩国在原材料领域存在明显的短板,如果没有日本和中国的支持,韩国电子工业难持续发展。中日韩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新技术革命领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中国愿意学习日本的科技创新经验,学习韩国的管理经验,中国愿意向日本和韩国打开大门,欢迎日本和韩国在中国设立更多的企业。 

  但是,由于韩国、日本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战略考虑,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只是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随着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韩国、日本企业在中国境内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韩国企业不得不关闭在中国的工厂,收缩在中国的市场销售网络。日本企业通过与中国合作已经获得丰厚的利润,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制造合作,到如今的汽车产业合作,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获得了巨大份额。但是,中日韩三国都面临新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迫切要求中日韩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确立新的工业发展路线。如果中日韩各自为政或者相互竞争、互相摩擦,那么,中日韩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就会失去优势。中日韩必须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应对已经到来的技术革命挑战,为本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日韩一定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只要日本和韩国摆脱外部势力的干扰,真正从本国利益出发,真诚与中国合作,早日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那么,中日韩一定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点,中日韩一定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