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鲁特大爆炸后,国际社会纷纷予以援助,马克龙也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黎巴嫩,称若无国际社会帮助该国或将再次陷入内战之中。据悉由联合国主持的一个支援黎巴嫩重建的会议有望于10月在巴黎举行。
此次再访黎巴嫩,马克龙将推动黎巴嫩政府实施改革,打击腐败和财政浪费等问题。这一点也是国际社会提供财政支援的前提条件。
8月31日,马克龙还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用阿拉伯文发文,称他如约再次到访黎巴嫩,将和黎方一起“为了黎巴嫩的重建和稳定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表示将对黎巴嫩提供帮助,但法国是对黎巴嫩爆炸后的重建和稳定最为关注的国家。
事实上,黎巴嫩和法国长期以来都拥有密切的盟友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黎巴嫩被联军占领,由法国军队接管。1920年9月1日,法国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合并成为大黎巴嫩国。一直到1943年,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在法国统治期间,黎巴嫩成为贸易中心,首都贝鲁特被称为“中东小巴黎”,人民生活水准得到明显改善。但1975年黎巴嫩爆发了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战争严重损害了黎巴嫩经济。内战结束后,法国持续对黎巴嫩提供帮助,包括增加直接投资等。目前,共有近15万黎巴嫩人生活在法国,许多人拥有黎巴嫩和法国双重国籍,双方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
据英国《快报》报道,在大爆炸之后,有数万人联名请愿,呼吁法国在未来再次接管黎巴嫩。在战争创伤尚未治愈的情况下又发生如此规模的爆炸案,黎巴嫩今后的走势无疑令人关注。
从黎巴嫩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中东小国,它需要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以发展自己。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局势非常糟糕的背景下,黎巴嫩很难仅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因此只能寻求外部大国帮助来寻求发展的生机。
黎巴嫩国内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非常深重,黎巴嫩人将法国视为“救世主”,但法国可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黎巴嫩的危机直接关乎着该国整个政治架构以及建国以来一直实施的教派分权,这不是法国能够改变的。此外,法国和欧盟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中东问题上心力不足。
黎巴嫩能否顺利重建?这恐怕是无法一厢情愿的。黎巴嫩国内各教派和国际社会必须有效形成合力,而黎巴嫩政府也必须实施有效治理,彻底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否则其重建的前景是无法乐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