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充分竞争领域国企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08:21:01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充分竞争领域一般指市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市场信息足够透明、竞争充分,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领域。当前,中国国有资本多数分布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以及引领国家产业跨越式升级的战略竞争领域,但也有很大部分存在于充分竞争领域,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以税费上缴和利润分配等形式为国家提供资本积累。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国有资本整体的运营效率,对社会产品供给、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需要加快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调整。

  充分竞争领域国企改革刻不容缓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王绛文章介绍,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全球产业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中国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平衡,需要加快自身体制机制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任务。

  第一,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逼迫国有企业加快改革调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已经建设成为一个涵盖联合国全部产业分类(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跨国公司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民营企业大量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市场商品供给,中国结束短缺经济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对国有企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始,一大批技术、资金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内部机制不活的国有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当前,国内市场充斥着各类市场主体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机制不活、技术落后的企业将很快面临生存危机,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改革,主动调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二,中国区域产业同构问题进一步激化市场竞争。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禀赋、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等因素,中国一直存在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如过去一段时期很多省市将高新技术、房地产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导致政策性区域产业同构。又如一些区域内资源禀赋相近,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内主导产业同构现象。国有资本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体制下,地方监管的国有资本也需要保值增值,承担起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地方民生的主体责任。区域经济结构趋同、主导产业趋同,必然加剧区域内产业竞争,也导致不同地方国有资本监管主体所监管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三,国有资本分布不平衡与承担的任务存在一定矛盾。当前中国经营性国有资本依据功能不同,大体上分中央、省、地(市)三级监管,部分县级城市虽然经营性国有资本量较少,但也设立了相关国资监管机构。在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诸如军工国防、重要能源、重要基础设施、战略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本一般由中央政府直接监管,地方国有资本一般承担保障地方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任务。但全国各地区国有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国有经济发达,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如此,发达地区的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更大范围地筹集资金、整合资源、扩张市场、提升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纷纷走出了本地区,在全国范围进行并购重组,发达地区通过国有资本的引导和带动,有更多更优的资源投资于公共设施和民生保障事业。而欠发达地区则因缺乏发展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大企业带动,“引擎”动力不足,容易陷入国有资本积累越弱,发展任务越重,公共事业越需要补齐,民生保障不足的恶性循环。

  第四,企业规模效益与自主创新机制结合不足。当前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大型企业及特大型企业,初步实现了规模效益。同时,国有企业也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国产大飞机等领域,以及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设备制造及产品研发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重要的、代表世界技术前沿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以“大”代“强”现象仍然存在,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必然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弱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以最优规模和全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较重。

  第五,新一轮全球技术及产业变革浪潮倒逼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当前,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簇群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国有资本当前分布较为集中的重化工领域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抓大放小”政策,顺应当时世界重化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趋势,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轻纺、食品加工等过度竞争领域退出,将国有资本聚集到产业上游和重化工领域形成的。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领域也进入了激烈竞争的状态。如石油炼化行业,2019年全国炼油总能力8.63亿吨,在已经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当年新增两座规模千万吨级、世界级技术水平的炼厂,民营企业已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7.2%。钢铁行业,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产量占中国全钢铁行业61%。发电行业也存在中央企业与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2019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6.6%,产能过剩必然加剧竞争,国有资本亟须抓紧向更高端领域主动调整。

  充分竞争领域国企改革调整应坚持的原则

  文章提出,一是坚持市场改革方向原则。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的过程中,要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以解决国有企业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为中心,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全面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同时,在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调整要坚持市场化操作,产权转让和交易坚持公正透明,更多地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公开市场化操作。

  二是以出资人意志为核心原则。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必须以出资人意志为核心,坚决维护国有资本安全,促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国有产权交易要依法依规,坚决防止国有权益流失。

  三是有进有退原则。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结构与布局调整需要继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以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导向,努力占领市场高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有效市场供给,繁荣国内市场。要在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主动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通过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质量提高引领国内产业高端发展。

  四是动态调整原则。从产业演进一般规律看,充分竞争领域的总趋势是不断扩大的。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很多保障型企业将进入一般竞争领域,如过去城市供水、供电、公共交通、邮政等,目前在中国多数地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领域。一些战略竞争领域的产业,也会由于技术的普及,逐渐进入充分竞争领域。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及时对充分竞争的业务单元进行界定,并进行经营策略调整。

  五是充分授权经营原则。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由企业依据自身资源、市场环境、市场信息等经营情况,对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进行资产组合、业务组合,并随时作出决策调整,承担经营风险,对决策及经营后果负完全责任。

  六是责权利一致原则。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要坚持责权对等,规范资本所有权、经营权及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企业负责人不仅享有充分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权力,也必须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责任的义务,同时要建立起市场化薪酬长期激励机制,实现利益与责任的一致。

  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型升级

  文章表示,加快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要按照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的,“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型升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