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http://www.CRNTT.com   2020-09-22 08:13:14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中评社北京9月22日电/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光明日报发表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建勋文章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新发展格局强调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文章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持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断点,也要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使新发展格局有持续、安全、高效、稳定的动力源和支撑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体系质量、维护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经济安全突出反映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安全上。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不够高,品牌效应不够强,某些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对供应链的依赖性强,随时面临被断供“卡脖子”的风险,威胁着中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强协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加快实现从代工到研发、从模仿到创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尤其要利用我们全球最完备产业配套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闭”,而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只会导致“死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畅通内外循环、内外并重、内外相互促进,是新形势下的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布局。开放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于促进竞争、激发新动能。开放带来的竞争与合作,对于更好地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保持内循环机体的活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使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畅通内外循环是要将中国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嵌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之中,成为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增强不可替代性。

  只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才能优化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扩大优质商品、服务的进口,进一步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质量更高。为此,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协调,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逐步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