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大湾区体制 确立大湾区意识
http://www.CRNTT.com   2019-02-27 10:13:57


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中评社 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27日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就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分工定位、产业重点、合作机制等作出全面规划,描画了大湾区的发展蓝图。纲要打破地理空间和市场限制,为香港拓展了巨大的经济腹地和发展机遇。如何解决体制机制障碍,敞开胸怀拥抱大湾区建设,抓住机遇,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注入新动力,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值得香港社会高度重视。

  突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笔者去年曾在《信报》撰文指出,国际上几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并不存在制度和边境的阻隔,区内人、货、讯息、资金等四大要素“全流通”,而粤港澳是两种制度、三个政府、三种关税、三种货币,要素不能自由流通。我们的这种制度性障碍不容易克服。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制度性壁垒,大湾区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不可能真正建成,最多就是过往粤港合作的加强版。据了解,笔者的这个意见受到有关方面关注。

  事实上,中央高度重视破解大湾区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纲要特别强调创新驱动,改革引领,要求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中联办王志民主任也提出,要着力推动解决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

  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建设

  我们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需要加强创新意识,要打开思路,鼓励和支持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构建一套特别适用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特殊体制机制,尽可能实现湾区内的各类要素“全流通”。如果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香港同其他省市之间的合作没有分别,对粤港澳作出大湾区规划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我们需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为落实纲要创造有利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条件。

  纲要清楚列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个战略定位: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五个战略定位,既体现中央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也切合大湾区各城市的互补优势和发展需要。应该肯定,这些战略定位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也要看到,已经公布的纲要主要是大的方向定位。如何落实纲要,实现战略定位,推动香港发展,还要靠各方面集思广益。本人特别想强调的是,大项目是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部署启动具有规模效益和辐射能力的大项目,可以直接带动和加强粤港澳城市之间的深度合作,整体性推进大湾区建设。香港社会应该打开思路,重视研究规划一些能够达至三地互利共赢的大项目。

  大湾区建设提出以后,香港出现了“是香港人还是大湾区人”的争论。其实,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说:既是香港人,也是大湾区人。我们要建设一个高度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大湾区,香港社会就需要确立大湾区意识,鼓励港人敞开胸怀,满怀热情去拥抱大湾区建设这个大平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