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揭秘:俄海军反潜“三剑客”究竟是什么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18-06-08 16:36:29


 
  “矛”和“盾”的权衡

  反潜属于防御的范畴。达成防御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进攻手段达到防御目的叫做积极防御,而单纯通过防御措施达到防御目的叫做消极防御。虽然都是达成防御的目的,但是两者却有着深刻的不同。俄罗斯对此深有体会。

  锻造“大洋尖矛”。俄罗斯被人们称为“战斗民族”,因为从冷战时期苏联就一直秉持“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理念,所以在发展武器装备时,一贯注重发扬火力和数量优势。正因潜艇是最好的反潜装备,在冷战时期,一个型号核潜艇建造数量少则10余艘,多则超过30艘。冷战后期,苏联核潜艇保有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水面舰艇作战能力也和美国比肩,苏联“红海军”完全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在深海远洋击败对方,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

  浇铸“近岸坚盾”。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倒退,无法负担起大规模的海军编队,大量装备陆续退役。俄罗斯大型水面舰艇频频“难产”,既有资金的缺口,又有技术的问题。虽然俄罗斯保留了完整的核潜艇建造体系,但在海军经费全面缩水的情况下,潜艇的建造速度和装备数量也大不如前。美国和北约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俄罗斯面临的军事威胁与日俱增。在无法大量建造潜艇和大型反潜舰艇的情况下,研发成本低廉、性能先进的反潜武器就成了俄罗斯海军的最好选择。

  知彼易,知己难,行更难。从“大洋尖矛”到“近岸坚盾”,反映出来的却是俄罗斯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俄罗斯不断传出建造核动力航母、大型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和舰艇编队的计划,模型和计划更换了一次又一次,建造时间更是一拖再拖。乌克兰危机之后,遭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甚至连排水量5000吨的护卫舰都不能按时交工。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军队在寻找自身定位的路上走得相当曲折。

  放弃幻想,准备战斗。近两年,俄罗斯不再执著于必须建造大船。既然无法建设一支势均力敌的舰艇编队与对手正面对抗,那么发展性价比高的反潜“撒手锏”,便成了当下最好的办法,这也是“三剑客”行走江湖的一个理由。

  来源:解放军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