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马骏:民企借不到钱并非因为货币政策传导受阻
http://www.CRNTT.com   2019-01-06 09:09:08


 
  第二,关于去杠杆措施的溢出效应(或超预期后果),一个例子是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平台突然无法继续获得融资,许多PPP项目(包括已经启动的项目)被叫停,导致与这些项目相关的企业(如参与PPP项目的民营企业)财务情况突然恶化,违约风险和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有的无法继续取得融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另一个例子是,在落实资管新规的过程中,许多银行表外融资渠道被大幅收窄,银行表内又“接不住”,使得许多长期以来依靠影子银行、表外融资的民营企业突然失去了融资渠道。

  第三,关于竞争非中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体制上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一些歧视性做法会使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比国有企业恶化得更快。事实上,在最近一轮经济减速的过程中,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没有明显变化,但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却大幅增加,导致了不少民营企业倒闭、违约,以及被迫与国有企业合资或被国企收购。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国有企业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因此违约风险较低),而且对许多银行业务员来说,贷款给国有企业不必承担“被终生追责”的风险。

  为了应对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一行两会和相关部委出台了许多措施,致力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是调整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微妙关系,保障在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强化政策统筹协调、避免“几碰头”问题。二是多部门一起发力,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绿色环保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问题。出台的措施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担保、扩大合格抵押品范围、针对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支持工具,以及要求商业银行改善对民营企业服务的窗口指导等。下一步还可以考虑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措施。已经出台的措施部分对冲了经济下行导致的风险溢价问题,缓解了前期强监管措施几碰头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但是,这些措施基本属于短期的救急做法,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中性竞争的制度性问题。要真正建立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是长期不变的政策,制定国有企业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清理和修改不符合平等竞争原则的现行法规,处理违反平等竞争原则的一批案例,大幅提高相关政策的透明度。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中期愿景

  文章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项内容。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适应市场经济主体要求的货币政策框架,应该从明确和减少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操作工具、建立专业化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

  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过多,应该逐步收敛到稳定通胀、支持充分就业和保障金融稳定三个目标,应该明确放弃与汇率、外汇储备等变量相关的目标。在放弃了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后,应择机宣布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明确以某个短期市场利率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逐步提高对市场进行前瞻性指引的能力。作者强调,应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在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后,中国向货币价格调控的转型还面临一系列体制和金融市场的制约。只有政府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真正在良好公司治理下按照风险资本约束、根据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进行融资,微观主体的融资需求才能够更为理性,货币政策也不再受到倒逼扩张的压力。另外,要按照市场功能统一的规则,适当放开不合理的金融业务管制,鼓励以交易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金融创新,真正提高金融机构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条件实现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并轨,明确短端(隔夜)政策目标利率,实现以利率为主的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

  越来越多的央行将与市场沟通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其货币政策向以价格为主的框架转型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更加重视与市场沟通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货币政策沟通的有效性,人民银行应该在网站上同时提供充分的中英文信息,强化宏观经济预测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定期公布宏观经济预测结果,并定期举办媒体发布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