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东盟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定位
1.美参议院再推法案迫东盟选边站队
2019年5月,美国参议院重新审查“中国南海与东海制裁议案”,美两党共14名参议员一致认为该法案针对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威慑邻国”,旨在审查“正在扩张的”中国,并推动美政府惩罚在南海及东海地区参与中国政府“非法和危险活动”的中国实体和个人,包括对个人和组织进行制裁。从中释放出一个信号,即龃龉不断的民主、共和两党,将协调立场,一致对华。
由于正值美贸易战恶化过程中,该议案预示特朗普政府将通过军事化手段试探中国对抗意志。议案于2016年由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首次向美外交委员会提出。卢还推陈出新,宣扬“华为威胁论”,要求美调查华为和美数十所高校的合作研发项目,质疑此合作将对美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他还鼓动在《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中加入新条款,禁止“在美国政府观察名单上的公司(含华为)”根据美法律就美专利寻求救济,包括对专利侵权提起法律诉讼。
2017年特朗普政府再提“中国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但未生效。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研究员罗兰德·拉贾认为,此次重审的时间点表明,在特朗普任期,大国间的贸易与经济争端,完全可能演化为政治与军事对抗,使得印太地区的不稳定性加剧。若南海问题被凸显,此法案将会在东盟内部与中美之间鼓动新的海洋争端。而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东盟,将难以处理这一日益发酵的纠葛。
表面看来,此法案惠及东盟,因美对华施压,正迎合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南海主张的深切担忧。该议案可能将南海争端升级为军事对抗。
该议案仍然无法“安抚”东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拉贾里·凯西姆认为其原因在于:第一,该议案或促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一旦这一结果发生,东盟将被拉入极度分化的困局,将艰难地“选边站队”,而这是东盟所不愿意面对的。第二,并非所有东盟国家都拥抱美国作为域内的平衡者,很多东南亚国家甚至希望排除美在域内的存在,对于东盟“应作为自由开放的‘印太’中心”的态度立场也不一致。
美参议院推出此议案的直接结果就是让本地区海洋争端再度激化。视“一带一路”为经济发展契机的东盟国家将受此事干扰,从而阻碍东盟国家对华经贸往来。中国也将视此为美对华挑衅,采取报复措施。这种态势对东南亚不利,处在困局中的东盟也将调整战略以求自保。东盟将再次退回到其屡试不爽的审慎的平衡策略,立足于“东盟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