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织就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网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7:59:40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见证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历史性成就:自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到2018年底,帮助约2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从廉租房到公租房,从经济适用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从林区、垦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到城市棚户区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不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为住房困难群众织就一张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网。

  因时因地制宜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69岁的李焕财曾是黑龙江鸡西市的一名煤矿工人。一年前,他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离,人生中第一次住上了楼房。

  由于长期煤炭开采,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四大煤城形成了目前中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采煤沉陷区,逾14万户人家住在这里。受益于国家棚改政策,截至目前,四大煤城约有40万人正像李焕财一样搬离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入新居。

  实物安置与货币补偿并举、探索“共有产权”减轻群众负担……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15年黑龙江省在国家支持下启动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歼灭战”。

  黑龙江的棚改进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13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3271万套,7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发展红利。

  除了棚改“硬骨头”,各地还根据保障对象的需求,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面向困难群众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日益丰富。

  由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部分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和收入增长水平的差距拉大,住房保障压力加大。上海市持续探索,形成了由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征收安置住房构成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原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巡视员李东说,上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准入实行住房、经济“双困”标准,主要解决既不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又缺乏市场购房能力的“夹心层”居民住房困难。

  厦门市通过住房保障立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郭俊胜介绍,通过多年努力,厦门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本地实际、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包括保障性租赁房、公租房和保障性商品房,被称为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

  杭州、上海、广州、南京、沈阳等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调整住房保障准入标准,使住房保障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体。

  落实做细让住房困难群众“安好家”

  千根线,万条丝,住房保障工作做实做细,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履责、攻坚克难。

  2010年以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逐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向全社会作出庄严承诺。

  有目标有行动,使命必达;有承诺有落实,不负众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