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19-07-05 08:46:08


 
  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

  第一,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两只手”,应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用好“两只手”。实施宏观调控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拉动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供给管理的支撑作用,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供给基础。

  第二,坚持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这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出发点。眼下我们面临的困难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制度性原因,要克服困难,必须深化改革与宏观调控双管齐下。宏观调控要坚持短期调控与中长期调控相结合,短期调控应对周期性因素,中长期调控解决结构性问题。从短期看,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预调微调,搞好需求管理,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各种经济风险。从中长期看,要着眼于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要素产出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国内和国际相统筹。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开展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提升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参与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开展国际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增强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决定宏观调控成效的关键是精准性,精准调控要求准确把握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对调控目标准确发力,务求取得实效。当前,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宏观调控要积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扩大内需。在消费方面,要加大对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在投资方面,要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第五,增强宏观政策的协同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宏观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就业质量、推动结构优化、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和复合性。为了确保宏观调控任务的完成,必须从这一特性出发,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手段进行调控,提高调控的协同性。宏观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等,每项政策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都有所不同。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各种政策要科学搭配、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总的来看,要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把握好各类政策的方向、力度、节奏和出台时机,形成调控合力,避免政策效力过度叠加或相互抵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