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现场:两岸艺术家共研如何以文化促统
http://www.CRNTT.com   2018-12-12 00:20:30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著名作曲家、音乐机构负责人付林首先谈了过去两岸交流产生的结果。他指出,台湾的流行文化最早与大陆进行“三通”。上海的流行音乐,包括百年唱片、歌舞等,与台湾、香港的流行音乐在上世纪70年代就汇流了。这就是两岸艺术家和艺术产品不断进行交流而产生的结果,同时也与改革开放40年有关。两岸之间除了人文、艺术层面的交流之外,科技也为两岸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两岸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两岸之间的各种交流也是潜在的、持续的。面对未来,希望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合作能够加强,两岸的有识之士要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今后的成果就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统一,而是更大的统一。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要更加民间化,要脚踏实地做一些事情。

  新北市文化局前局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李斌表示,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可以连接文化与经济。在过去,文化和经济是竞争同一资源的。但是文创产业出现后,为文化和经济二者搭了桥,发展文化的时候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比如流行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文化是基础,经济是应用。艺术是文化中最容易被看到的一幕。过去台湾、香港流行音乐较强。但是,现在来到大陆之后反倒爱看大陆的电视节目,比如新闻节目和流行音乐节目。当前大陆的流行音乐节目很精彩,台湾在学习大陆的流行音乐节目。未来两岸一家亲不只是书画艺术品文创产业的交流,流行乐也可以在两岸交流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林昌德表示,两岸双向交流一直很密切,长久以来未曾中断。两岸交流从清朝开始,在清朝大陆的书画被带到台湾;日本统治台湾50年,妄图通过皇民化统治对中华文化斩草除根的企图也并未实现;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一批大陆的书画专家到台湾,把台湾的书画艺术培养了起来。而现在,因为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氛围,有很多学生很多对笔墨的感情很淡泊,甚至说明要“去笔墨化“”,要“革笔的命”,还有人说“传统也要归零”。但是,传统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试问有谁愿意把父母的财产归零?”之所以要“笔墨归零”,就是因为不了解传统、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的文人画家之所以选择用墨来书写绘画,是因为墨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性格。墨是从宣纸上往下渗透,是沉潜,而不是西方那种外显的性格。笔墨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国力强了之后,对自己的笔墨和文化就要有自信。“去笔墨”是对自己文化自信没有深入认识的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