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中评社 徐梦溪摄) |
2005年中国国民党在野时,曾经达成国共两党正式和解,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五项愿景,给当时处于战争边缘的两岸关系,揭开和平曙光,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不同于两岸冲突对撞的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和解对话、合作互利,这是基于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认知而开创的,成为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两岸关系能够走上和平发展的正轨,包括制度化协商成果丰硕、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和互访机制,更实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对话,都受到两岸主流民意支持和国际社会肯定,绝对经得起历史检验。
但是我们也要务实地看到,两岸政治分歧的化解、军事互信机制的构建,在那八年间,都迟迟未能启动,以致达成和平协议或台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化、制度化,现在看来都显得更加遥远。而且某些歪曲污蔑或误解,也未能被有效辨明,使得连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都遭到不小挫折。这说明了政党如何把握时机引领潮流,对历史进程的关键作用,我们必须深刻加以记取,作为未来的惕励。两年多前起,国民党又在野,两岸关系也再度陷入不确定不稳定甚至危机潜伏激荡,对台湾民众的安全与福祉,正在造成危害,而且还看不到尽头。有识之士都不应沈默无为以对。
放眼华夏大地,中共十九大擘划了全面达成小康,进而完成现代化、再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两会”又为了这些目标,发布有规模的党政机构改革。全球纷纷预测大陆跃升为最大经济体的时间点,这给世界各地的经贸有志者,尤其给同文同种的台湾工、商、农、渔、学、青各界,提供了广大且重要的机遇。如果两岸当局长期无法协商沟通,势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整体利益。
面对当前形势,我在此申述曾经提出过的四点主张,供各界参考,盼能有助于集思广义,改善两岸关系、维护区域稳定。
一、一个中国。两岸“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双方的法律及体制,都实施着一个中国架构,所以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应该存在“台独”的空间。根据过去的经验,两岸完全可以先透过求同存异的九二共识来巩固政治互信,重启对话,并且化解台湾国际参与的障碍,未来再开展全方位对等协商,循序渐进处理历史所遗留的政治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