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是江西省泰和县特产。近年来,泰和县乌鸡养殖出现林下散养的新方式。这种鸡可以自由走动觅食散养,出肉率低,但肉质紧实、口感鲜嫩,也得到市场认可。
泰和县禽仙子乌鸡农场的电商平台上,一般的散养乌鸡售价每只249元,在桑树林下养殖的乌鸡每只506元。据负责人李元春介绍,农场完成了生态可视农业模板建设和溯源系统模板建设,消费者可对乌鸡养殖全程进行监控。
位于泰和县的中科院千烟洲站启动了林下泰和乌鸡全生态养殖示范项目,通过试验找到符合生态保护的乌鸡养殖密度和方法,让绿水青山变成当地群众的金山银山。
中科院千烟洲站副站长杨风亭博士说,除了控制养殖密度外,还研发了由稻谷、紫花苜蓿、黑麦草、杂交构树等原料构成的天然饲料。目前,正在当地进行技术推广,在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扩大林下散养规模。
不仅在养殖业,种植业从“增肥”到“瘦身”也很普遍。记者在“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江西万年县发现,过去靠“抓阄”才能分到户的“冷浆田”等低产田,如今成了“香饽饽”。
“新农人”罗会敏从广东东莞回万年老家创业,从事生态有机稻生产销售。他出高价专门流转产量低的“冷浆田”“山谷田”,因为这种土地没有污染,适合生态有机稻生产。
“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口感好。”罗会敏说,“冷浆田”种植的水稻稻秆长,稻米细长、品质好,这种生态大米市场需求大但又供给不足,利润可观,1千克大米卖到了50元至100元不等。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付辉云说,农产品从“增肥”到“瘦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这也是中国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