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在辞旧岁迎新年之际,“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继续火热展出,主办单位研究决定,大型展览闭幕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题展区,我们可以全立位、近距离地感受人民军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主战装备模型展台上,火箭军的现役导弹装备模型集中亮相,展示了火箭军先进的核常兼备武器装备体系和与日俱增的远程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核导弹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了全新的五大军种力量构成,火箭军是其中之一,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组建。火箭军的前身是第二炮兵,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命名为“第二炮兵”,走过了先有战略导弹部队后有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的发展历程。
我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成立很早,与我国导弹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同步。1957年12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由炮兵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组建炮兵教导大队,为创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培训指挥、技术干部,随后接收了从苏联引进的Р-2弹道导弹。1959年7月,炮兵教导大队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被撤销,炮兵领导机关将该大队一营的1个发射连及专业分队扩编为第一个地地导弹营。随后,又在一些军区组建了地地导弹营。1964年1月31日,地地导弹营改编为地地导弹团。
当时,战略导弹部队主要使用苏制Р-2近程弹道导弹和国产仿制近程弹道导弹进行教学和训练。1966年开始换装国产中近程弹道导弹。20世纪70年代初又装备了国产中程弹道导弹,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独立兵种,较快形成了作战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组建起装备近程、中程、洲际弹道导弹的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以及作战保障和技术勤务部(分)队。
火箭军是中国战略核力量的主体,承担着陆基战略核威慑与核反击的作战使命。战略核导弹装备是火箭军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火箭军部队建设和装备发展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第二炮兵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东风-4和东风-5弹道导弹等主战装备,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第一代陆基导弹,东风-4远程导弹和东风-5洲际导弹都是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体积大、设备多,需要在发射前加注推进剂和氧化剂,发射准备时间较长,快速反应能力受到较大限制,仅表明中国初步具备了远程和洲际战略打击能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