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里兰卡马特勒火车站是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起点。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于本月通车。(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4月19日电/首先必须说明一点,以免人们对“战略”一词发生误解。这里所说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战略思考。中国政府把“一带一路”界定为“倡议”,而非“战略”,这里是具有其本身的意图的。后来海内外很多人所讨论的“一带一路”已经远远超出中国政府的界定,多数人把“一带一路”本身视为是中国的“战略”。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16日载文《“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新战略思考》,文章说,这里所讨论的是,中国要实施这样一个“倡议”是需要战略思考的。换句话说,尽管“一带一路”本身不是被人们所夸大了的“战略”,但执行“一带一路”是需要战略的。
任何一个大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战略,何况像“一带一路”那样的跨区域和洲际的项目。尽管中国谦虚地把此界定为“倡议”,就是说这是一个开放的项目,中国的作用是“倡议”,但各国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不过,在实施方面,中国作为“倡议国”必须做更多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际执行层面也是这样,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是这个项目的唯一主导者,是为了实现中国自身的国际意图。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一带一路”就是如此认知的。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都必须思考其执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执行出现了问题,对项目本身的可持续性还是对国际社会都会产生不是所期望的结果。
自从“一带一路”推出来之后,到今天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至少在话语方面,“一带一路”的效应是巨大的。这个概念不仅已经广为传播,而且已经成为今天国际社会外交的一个主题词或者核心概念。但随着概念的广为传播,人们对此的认识不是更清楚了,反而更不清楚了。
早期,人们比较机械地理解这个概念,就字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即中国所规划的“一带”和“一路”要经过哪些国家和区域?但到现在,这样的理解不那么管用了。一方面,似乎中国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被界定为“一带一路”或者和“一带一路”挂起钩来。另一方面,因为“一带一路”是开放性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都被划入了“一带一路”的范畴。不过,如果范畴太大了,“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